一、前言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生不同,本科生注重的更多的是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加注重的能力的获得,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实践教学是特别重要的。其次,身处在信息时代,网络早已走入了千家万户,那么信息安全方面就是大家考虑得重中之重,所以当今时代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是缺失的。为培养更多的信息专业方面的人才,众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信息安全专业。那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出真正的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所以高职院校运用了卓越绩效模式便可以很有效的提高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当前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体系
由于信息行业的迅猛发展,所以信息安全行业缺乏大量的人才,许多高职院校只是一味的提高本校内的生源便开设了这一专业,但是对其的教学并没有采用不同与其他专业教学的模式,导致学生们不仅理论知识缺乏,甚至连实践的能力都不够好。所以国内目前的高职院校并不是很可以将信息安全专业把控的很好,没有对信息安全专业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管理体系,以至于信息安全专业仍然缺乏大量的人才。
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未能与最新技术相融合
当今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讲究的就是时效性。过期的信息就不存在任何价值。而高职院校中的大多数院校,他们即使想到应该加重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在这方面加大功夫,但是学校的设备等一系列可能还是很久的东西不能跟上现代化的发展,让学生们学到的东西无法与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相融合。所以如何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将市场上主流的信息安全的新技术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学到的技术可以与社会的发展相融合也是一重大的问题。
3.实践教学太过于形式化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由于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太过于形式化,只是走流程一样。学生们对于实践不当回事,只是盲目的去完成老师的要求而已,并没有走心。而老师们也并没有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可能其本身也只是认为就是形式化的东西,于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只是注意强调纪律等等方面的东西,却忽略了教学质量、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
三、卓越绩效模式在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的应用
为何要在信息安全专业上运用卓越绩效模式,是因为卓越绩效模式是当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工具,该模式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它不是目标而是提供一种评价方法。所以卓越绩效模式在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很有效的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出大量的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
1.强化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
卓越绩效模式在众多高职院校中的信息安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对原有的实践教学的制度进行强化。在高职院校中运用卓越绩效模式可以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实处,可以有效的把控着实践教学中所进行的实践教学的进度、制度以及管理方法等等。让实践教学不再是只游走于形式,让实践教学发挥它真正的用处,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卓越绩效模式来引起学生们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能够更加认真的学习、实践,将技能真正的掌控在手中。
2.营造卓越绩效模式的氛围
想要真正的将卓越绩效模式运用于众多高职院校中的信息安全专业或者是其他的专业的实践教学中,首先要让老师、学生们真正的认识到卓越绩效的模式好,好在哪里,必须对老师和同学们有一定的信服度,不然即使拥有这样的模式照样可以只游走于形式化的教学。所以要在信息安全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之间大力宣传,让大家开始了解和认识卓越绩效模式,让大家在心中认为卓越绩效模式是不同于以往的实践教学模式,它更有助于实践教学,让大家心中竖起这样一种信念。我们更可以在高职院校中,先开启卓越绩效模式的实验班,让师生们先看成效。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高职院校中是必须要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的,而卓越绩效模式便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五、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的重要之处,也是实践能力的强大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或者是其他人去进行竞争。所以高职院校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信息安全专业又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新开设的专业,同时信息安全专业领域专业人才的大量缺失,又使得高职院校不得不更加重视信息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那卓越绩效模式便可以很有效的运用在信息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当中,它会让教师们的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可以将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实处,可以让学生们真正的重视实践教学并同时让他们感觉学有所成、有成就感。高职院校将卓越绩效模式应用在信息安全专业,可以将实践教学的目标、管理、评价等等都无缝连接,可以形成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的体系,可以提高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可以为社会信息安全领域输送大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点,孙龙.基于绩效技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4):13-15.
[2]叶少明,谢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卓越绩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经济,2013(1)84-86.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8期
作者:毛颉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