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初探
发布时间:2024-04-30 16:3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量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凸现,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師的抽样检测调查,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形成“心理疾病”。目前,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对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强烈冲击,同时也对教师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网络环境,如何加强教师的适应能力,以及教师对新技术的快速学习与运用能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前面临的新课题。 
  一、网络环境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在心理健康状态下,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内容完整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而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受到一定影响。 
  1.网络环境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网络环境下,通过校园网络文化能够对教师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一是可以促进教师角色适应能力,推动了教师从传统的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角色向学生的指导者、管理者、咨询者、合作者、知心朋友等综合角色转换;二是有利于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他们教书育人的热情;三是可以提升教师人际交往的自由度,促进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四是网络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交往环境,有利于缓解教育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各种压力,培养教师宽容豁达的心理素质。 
  2.网络环境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网络是开放性平台,各种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使沟通更加便捷,也使人际关系环境更为错综复杂,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一是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等特征,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都产生了巨大冲击,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跟不上变革的形势,加深了教师的畏难情绪;二是网络发展形成的新的教育环境,使得在传统社会教育中独享的教师权威收到了挑战,网络资源的共享让教师作为知识的占有者、垄断者的地位发生了动摇,这一转变让教师一时手足无措;三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跟不上新技术新技能发展的速度,给教师带来了一种力不从心的心理压力,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丰富性、多渠道性和先进性,更使教师产生了深层次的危机感;四是过度依赖信息设备使教师的作息时间和生活方式不受传统工作制度的约束而更加自主,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法会引发各种肢体综合症,发生生理疾病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初探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时代需要,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事业需要,是关爱我国教师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职业需要。因此,面对网络环境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应该构建从社会、学校到教师自身的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行动体系。 
  1.社会支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一是国家应采取各种措施维护教师形象,增强教师地位,以坚定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构建以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人才为使命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二是社会应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遵循心理健康规律,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程”,建立教师心理咨询机构,开通教师心理咨询热线,为教师心理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三是调整社会期望,不要求教师在短期内就具备处理网络环境下学生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给教师顺利适应网络环境提高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有力的社会支持。 
  2.学校关怀,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一是要研究教师心理需求,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和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理解和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诉求,减少诱发教师心理问题的因素;二是要采取必要措施协调处理好教师人际关系,促进教师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相沟通,组成团结一致的教育团队,促进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教学氛围;三是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对教师进行教育新理念的灌输,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适应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 
  3.教师自爱,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一是要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与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待人真诚,做事磊落,积极进取,提升自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身心健康发展;二是在网络环境下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防止心理失衡,正确认识和评价网络、网络教育,恰当给自己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角色定位,客观看待现代网络媒体有关教师的信息,避免以偏概全;三是要加强自身心理保健意识,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扩大和融洽人际交流,提高自身压力应对技术和情绪自我调控能力。 
  教师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职业规范的需要,更是教师个体发展和自我追求的需要。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不懈努力。要从根本上改善网络环境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但需要政治上的关怀、物质上的关心,更需要情感上的关注、心理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国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5月第1卷第5期:81—85. 
  [2]吴少怡.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3]林梅珍,曾忠毅.论校园网络文化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J].新余学院学报,2004年12月第19卷第16期:101—103. 
  作者简介: 
  涂旭东(1963.9—),男,籍贯:湖北仙桃人,学历:本科,单位:仙桃职业学院,职称:医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与疾病控制及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教学。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