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应用模式 (共2篇)
发布时间:2024-04-23 11:08  


第1篇:探讨幼儿园游戏课程渗透社会性教育的应用模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幼儿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状态下参与到主动游戏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表现生活的一种方式,幼儿通过游戏在群体中的要求不断完善自己、发现自己,在智力、社会参与、体质、情感把握等多方面得到充分提高,培养幼儿在感恩、关爱、合作、分享等方面的社会性意识。游戏过程在幼儿教育中使用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在游戏教学中渗透幼儿园社会性教育,能充分展示学生在社会性意识上的提高,在游戏中潜移默化,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社会参与的习惯。

  一、简述幼儿园游戏课程社会性教育存在的误区

  1、游戏与生活的脱节

  在幼儿社会性教育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游戏本身的特点、活动参与率,都是以学生蛮目参与为目的,重视的只是热闹的游戏形式,往往忽视游戏的内容,对于社会性知识的渗透包括感恩、关爱、合作、习惯形成等都没有太大的引导作用,重复着一些游戏细节,甚至沉浸在游戏的氛围之中,游戏只是幼儿随便玩玩的附加的娱乐活动,造成游戏与生活的脱节。

  2、合作意识的不浓厚

  在游戏过程中,许多幼儿只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没有自我参与意识。在以往的游戏中,幼儿之间交往密度小,大部分幼儿处于“平行游戏”,不善于与同伴交流,不懂得如何与同伴协商合作。在这样课程模式中,幼儿积累不到知识经验,无法进行创造性游戏开展,也没有交往的时间和空间,主动与同伴大胆交流、交往机会很少,文明、友好协商、分享合作成果等一些交往能力缺乏。

  二、分析幼儿园游戏课程渗透到社会性教育的整体作用

  1、活力再现的主要方式

  幼儿园课程内容作为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和真实生活,渗透了课程意义的游戏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游戏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教育,不应是孤立的、分割的,它以反映幼儿完整的经验为目的。安排游戏不是为游戏而游戏,而是为了借助游戏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2、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

  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智力游戏绝对不可能只发展智力,就像角色游戏也有智力的价值一样。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幼儿发生作用,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在各个领域中。因此,幼儿园课程各个领域在目标、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有机联系、相互支持,关注幼儿的整体生活,抓住生活、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将游戏与教育因素融合在一起,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幼儿教育的形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帮助幼儿建构一个完整的经验体系。

  三、探讨幼儿园游戏课程社会性教育渗透的模式

  1、游戏搭建学会感恩的平台

  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感恩,抓住机会,适时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感恩行为。譬如通过排练“孝德”故事,包括童话剧《狐狸下蛋》、《森林小木屋》;以及演唱感恩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诵读中华经典《老师,您辛苦了》等,营造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让幼儿对社会怀有感恩之心。

  2、游戏搭建交往合作的平台

  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意识,教师要在角色扮演上加以引导,尤其是在角色分配的矛盾在角色游戏中运用,几个人争着扮演一个角色,特别是一个新的游戏主题一出现,幼儿就争着要扮演其中的主要角色,这时,教师要让他们自己去协商讨论,解决矛盾。在一次医院的游戏中,幼儿对扮演医生这个角色争吵不休,见到此情况,老师就让他们协商解决,这时,有的幼儿就提议,用轮流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谁先当呢?这时又有人说:小宇他爸爸是医生,他比较有经验,我们就让他先来当。幼儿在解决矛盾中,学会协商,学会让步,提高处世和交往能力。

  3、游戏搭建亲子互动的平台

  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实现幼儿对亲情的客观认识,增强幼儿的思维。邀请家长参加班级举办的亲子互动,让家长体验亲子互动的情感交流和乐趣。譬如在迎新年庆祝元旦的活动中,以家长和孩子集体演唱的《新年好》开场,气氛非常热烈,接着汇报表演儿歌和歌曲,中间穿插亲子游戏——揪尾巴,亲子互动——我为爸爸妈妈穿衣服,最后宝宝们爸爸妈妈一起跳“拉大锯”,以《恭喜》音乐结束,活动开展得热闹且开心,小朋友表演得生动有趣,家长也乐开怀。通过亲子游戏的开展,让每个幼儿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既锻炼能力和胆量,又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融;让幼儿在活动中成长,让家长在活动中觉悟。

  四、总结

  幼儿园游戏课程中渗透社会性教育,能通过简单的游戏方式,在轻松、活跃、融洽、主动参与的氛围下进行,更好地激发幼儿在社会性意识方面新思想,为幼儿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第2篇:绘本教学融入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思考


  幼儿在社会化的进程中其自我认知、情绪情感、社会角色这些关键能力的培养,需要鲜活、具体的实例、情境,而不是说教。而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孩子们可以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在与那些优秀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健全人格。

  一、了解绘本特性,开启社会性教育的新局面

  (一)绘本中的情境缩短了时空距离,拓展了社会性教育内容

  通过绘本我们可以与大师对话,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與感动。我们可以将世界上各种优秀的绘本搬到每一个孩子的面前,与他们一起分享,使孩子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引导、分析、整合、创新,提高道德认知力。《我的幸运一天》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一只小猪临危不惧,运用自己的智慧“狐”口脱险的过程,这对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也能沉着冷静对待,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启发、引导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绘本具有交互性的特点,拓宽了社会性教育途径

  绘本中的图文具有交互性的特点,透过文字与画面,每幅都有丰富的内涵,在阅读中再把孩子带人美好的故事情节中,进入不同的世界,表白自己的内心,直接宣泄,情感受到陶冶。借助《谁是好孩子》,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可以观察比较图画故事中的角色(猴哥哥、猴妹妹、猴弟弟)的不同行为,分析“谁对谁不对”,学会“让座”。用绘本拓宽现实的空间,师生间、亲子间可以平等地跨时空交流,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行为问题。

  (三)绘本的生活性、仿现实性给幼儿带来了模仿学习的契机

  绘本故事穿越各种文化背景,其中的虚拟世界相当于一个社会,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人群,幼儿通过自己的筛选和辨别,去仿真练习,模拟现实,去了解社会,接受教育,促进其社会化进程。教师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借助绘本中的范例,让幼儿与生活接触,使知、情、意、行逐步社会化,培养幼儿具有社会所需的品德,在人际交往、社会适应中增长见识,在文化传承中启迪和培养孩子的智慧。《叮咚——是谁呀?》中的场景是幼儿所熟悉的“家”这一生活场所,教师和家长可借助游戏场景,将游戏活动中的语言真正迁移到幼儿的实际生活中,不断地加以运用,最终将故事中的语言生活化,使幼儿真正学会有礼貌的做客、待客之道。

  二、选择适宜绘本,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求

  在针对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绘本在内容选择上,应注意“适宜”的特点,一是适宜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需求,二是适宜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关键经验发展的要求。

  (一)选择优秀的绘本读物

  小班幼儿正处于情感萌发的关键期,他们天真无邪,单纯可爱,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以爱育爱,以情移情的黄金阶段,适宜选择以“爱”为主题的绘本,从认识自我——《拉粑粑》《午饭》《是谁的肚脐眼》,到感受亲情之爱——《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抱抱》,以及关爱的情感——《汤姆上幼儿园》《汤姆挨罚》《汤姆走丢了》等的绘本,重在培养他们:喜欢自己、能适应集体生活,能愉快地参与各项活动、社会情感的培养和迁移。

  中班幼儿很容易受影响,引起情感、情绪的变化,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情感主题的绘本,如《鸽子捡到一个热狗》《小猪变形记》《情绪情感管理》系列丛书等绘本,向幼儿传递积极向上的情感内容,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由认识而动情,再由动情而移性,不知不觉中,性格情操得到陶冶,亲社会行为得到发展。

  大班幼儿理解能力增强,应侧重选择主题教育性强的绘本,突出“谦让”“分享”“帮助”“合作”几种典型亲社会行为主题,以及具有“勇敢”“诚实”“生命主题教育”的绘本,引导幼儿将生活中常发生的事融入其中,帮助幼儿认识社会,丰富情感体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

  (二)分级分阶段系列绘本

  有许多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分层设置、层层递进、指向性明确的绘本,例如亿童系列绘本,它们有利于指导幼儿阅读,帮助教师实现各个年龄段各个级别的期望,成为我们选择的很好的教材。教师可以各取所需,如根据大班年龄特点,可以选择五、六级绘本开展阅读活动如《小凯的夜晚》《特别的礼物》,也可以根据幼儿社会性教育和情感发展的需要,挑选如《谁来帮助他》《我爱你》等更适合于社会性发展需要的教材来使用,但最终的目标都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三、开展绘本教学,“跟着绘本去旅行”

  (一)凸显绘本中的角色形象,引领幼儿学习优秀的榜样

  幼儿是乐于和善于模仿的,角色榜样的引领可提高他们行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引导幼儿感受和体会爱与被爱的温暖、快乐;并且学习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培养爱家人的情感。

  (二)延伸绘本,移情训练,鼓励幼儿实践社会性行为

  要使幼儿的社会性言行内化成内心的自发行为,则需要我们继续利用绘本延伸出更多相关情境,为幼儿创设主动实践的平台,在日后生活中让幼儿对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会主动去理解并做出良性反应。如《鸽子捡到一个热狗》是一本分享主题的绘本,在共享了这个绘本让孩子理解分享的意义后,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学会互惠、有序原则来分享好玩的玩具,以真情实感的方式引导他们好的行为,使幼儿的社会性教育不应该仅仅服从理性的规则,还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教师在开展绘本教学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握好“适宜性”“互动性”“生活性”的原则,引导幼儿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相信幼儿在优美曼妙的画面、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