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传承
2012年8月末,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正式落下帷幕。从今年3月开赛以来,全国共有4000万职工参与了各个层次的比赛。经层层选拔,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派出190支参赛队、946名选手,参加了分别在长春、沈阳、天津、南通、成都5个城市举行的各工种的决赛。
在辽宁省代表团中,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飞集团公司)派出的17名技能精英,分别取得铣工组第一名、第二名、第四名、第五名,车工组第二名和钳工组第四名的骄人成绩,创造了沈飞公司参赛成绩的历史新纪录。
这并非偶然。素有“中国歼击机的摇篮”美誉的沈飞集团公司,是中国重要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很多个第一。
沈飞集团公司于1951年6月29日正式创建,因其特殊性,另有着“国营112厂”的代称。作为一家保密单位,在外人眼里,它从建厂成立那天就透着某种神秘,很多老沈阳人还对当年厂门前写有中英文“外国人未经允许不得入内”的牌子记忆深刻。而对于每一个职工而言,“沈飞集团公司”这几个字,却代表着一种独特的传承。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职工介绍,“一五”、“二五”期间,是沈飞集团公司的初创时期,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人。“当年抗美援朝时被打下来的飞机,要送到这里来修补。”
共和国航空工业长子之称的独特位置,在过往的历史中可见一斑,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都亲临视察,对沈飞集团公司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怀。也就见怪不怪的,有着“沈飞的工人看到副总理,都觉得不算干部”的笑言。
戏谑中得见胸怀。其荣誉感的历史积淀,实打实地来自攻克一个个难关,填补一项项空白,培育一批批时代精英。据沈飞集团公司工会主席王恩富介绍,60年来,沈飞集团公司培养了522名在全国、省、市和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知名的高技能人才,以及培养了由5460多名公司级优秀干部、巾帼标兵、青年标兵、优秀班组长和先进生产者,组成的高级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队伍,“让‘中国歼击机的摇篮’成为名副其实的‘技能人才的摇篮’。”
“不缺传承”的人才梯队的重视和培养,根源于建立强大中国空海军的强国目标。回顾历史可以看到,1954年,中国第一批飞机及其发动机试制成功,两年以后,1956年9月8日,沈飞集团公司的前身国营112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种喷气式歼击机歼-5,即米格-17Ф型,随后获批准批量生产。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式飞机的国家之一。
国家责任的赋予,国家利益的站位,使技能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构建,成为中航工业沈飞集团公司上下的努力所在。于此,沈飞集团公司工会主席王恩富谈及公司工会的主动作为:“公司工会为培养‘骨干型、攻关型、技能型’人才,采取树、塑并举的方法,实施一项工程、打造两个品牌、搭建三个平台、发挥四项职能。”
“相马”到“赛马”
详细说来,“实施一项工程、打造两个品牌、搭建三个平台、发挥四项职能”即“实施劳动模范树立工程,打造‘创争’活动和技能人才培育两个品牌,搭建劳模工作室、班组长培训和职工技协阵地三个平台,发挥工会建设、维护、参与、教育四项职能”,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才培育工程。
“在建章立制上,工会把零碎的规章制度整合,形成了几十种相关技能工人完善的办法,比如将职工培训教育写进企业的《集体合同》。”据沈飞集团公司工会生产技协部部长李雪松介绍,“公司里35岁以下的职工,比例逐年加大,需要提供平台让他们展示。”
“相马”与“赛马”因为沈飞集团公司工会的居中透射而得到拼接,这在一系列主体设计上可以呈现。2009年,沈飞集团公司工会首先倡导举办职工素质运动会,把技能评比纳入运动会,对个人、单位做出评比。在工会带动下,公司团委和人力资源部门,随之也展开青年岗位能手、技能带头人的评选活动。
“公司工会会同人力资源部门和团委,为技能人才成长创造各种条件。”沈飞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张丽新向记者讲道,近5年来,沈飞公司积极为参加国家和省市举办的各类技能大赛的职工创造条件,投入培训经费6000余万元,培训职工10万余人次。通过这些舞台,有214名技术专家、3509名技术骨干、187名技能带头人和863名技术能手脱颖而出,其中,省市和公司级劳动模范及先进人物占60%以上,实现了“年龄上老中青相结合、结构上理工文相衔接、技能上高中低互提升”的具有沈飞特色的人才队伍建设新格局,“为公司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在沈飞有良好的氛围营造,没有哪个职工因为是先进受孤立。”沈飞集团公司工会主席王恩富认为,诸如厂区内群英林、光荣榜的设立,都在点滴间去积极影响职工的心理,从而使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得以融入几代沈飞人的血脉。
基因的因袭,也促使群众自发搭建提高技能的平台。据了解,沈飞集团公司职工技协活动开展的时间悠久,竟可上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发源于沈阳的职工技协,而后走向全国延续至今,沈飞集团公司的职工技协,完全与之同步。
“全公司有38个技协分会,2000多名技协骨干发挥作用。”李雪松讲述,直到现在,包括很多退休的老劳模在职工技协活动的日子,都会特意赶过来参加。“传、帮、带”的提携培养,使得年轻的职工找到成才的捷径。
树模无老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对沈飞集团公司高级技师方文墨,作出这样的批示:“方文墨技师是个好榜样。”盛誉之下的真人,让记者愕然——28岁的方文墨是个80后。
沈飞集团公司原工会副主席付野还能回忆起方文墨主动请缨的场景:“他直接跑到工会来,要求参加沈阳市第七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几个月后,方文墨在沈阳市第七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了第四名。那年,方文墨21岁。
父母都是沈飞集团公司的职工,从小生活在沈飞大院的方文墨,耳濡目染的是父辈们“航空报国”的志向。2000年,当年仅16岁的方文墨初中毕业成为沈飞集团公司技校学生时,也许给自己立下了人生目标——成为全国最好的钳工!
但成长的道路,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外,沈飞集团公司完整的、不拘一格的技能工人培养体系,却必定是可以成才的孵化器。
从2005年开始,方文墨多次代表沈飞集团公司参加全国、省、市的钳工、工具钳工、装配钳工、机修钳工、模具钳工的职业技能竞赛,取得沈阳市、辽宁省、全国各级别、不同钳工组多个第一名的骄人成绩。他先后获得“沈飞钳工技术状元”、“沈阳市技术标兵”、“辽宁省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沈阳市及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市及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经过三次破格晋升,在入厂6年后的2009年,方文墨成为高级技师,不仅创造了沈飞集团历史上,拥有此等技术职称最年轻者的记录,在沈阳、辽宁乃至全国,这也很罕见。而一般情况下,一个普通技术工人要成为高级技师,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公司不论资排辈,凭本事参加大赛,我们都有希望。”接受采访的年轻技术工人觉得,身边有同龄人取得这样的成就,让他们看到了作为技术工人的出路。
的确,沈飞集团公司新一代的领军人物,王刚、孙飞、方文墨等等,不过是70后甚至80后的年轻人。但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能为企业创造几十万甚至百万千万的价值,也因此,沈飞集团公司工会使技能人才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大力实施“树模工程”的举动,令人信服。
同样在当下媒体报道中,也不乏一例例国家体制内的80后年轻官员火箭蹿升式的提拔,却因为仕途江湖的不透明以及无以成型的参数指标,比之技能人才依靠过硬的本事,精湛的技术,投射在公众心理的,更多是难以信服的疑惑。
尤为可贵的,沈飞集团公司一批批年轻的高级技能人才,在技能提升之外还继承了一份担当。比如方文墨在业内声名远扬后,南方一家企业开出48万元的年薪向他招手。虽然家里并不宽裕,方文墨还是拒绝了这份邀请。“我们家三代同属沈飞航空人,我从一个‘半成品’成长为合格航空人,我的家在这里、根也在这里。”
48万年薪对比仅仅2万多元年薪,方文墨对企业的坚守,让人心生敬意。在采访中,沈飞集团公司有关方面表示,“只要是人才,企业会肯定他们的价值,在各方面应该给予合理的衡量。”
我们相信,辅以这样的认识,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像沈飞集团公司这样已经建立起完善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企业,必将会使批量产出高级技能人才的雪球越滚越大。
作者:索成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