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想要撰写师范教育论文,必定也是非常伤脑筋的,其实写作论文并不难,但是想要写作优秀的论文却难上加难了,所以借鉴他人的观点也无可厚非,本文分类为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师范教育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师范教育论文3300字(一):现代化技术背景下艺术师范教育模式分析与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信息化社会中艺术师范教育的基本情况,然后深刻分析了新时期融入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艺术师范教育的探索重点和特点,并列举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指出当今艺术师范教育的不足,最后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提升艺术师范教育水平,以有效促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专业化建设。
关键词:现代化技术;艺术师范教育;模式研究
注:本文系2019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19-JSJYYB-090)资助。
一、现代化艺术师范教育的基本情况
早在2015年6月举办的主题为“创新改变世界”的中国“互联网+”创新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业界权威学者们就对“互联网+艺术教育”的可行性、教育模式以及前瞻性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许多专家学者表示,现代化艺术教育不仅会代替传统的艺术教育,而且会让传统艺术教育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方式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重心是书籍,第二个阶段的重心是专业教科书,第三阶段是教学、教科书、案例以及各类辅导班相结合的新方式。遗憾的是,前三个阶段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有其显著缺点,均不能以学生为中心,这就使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而如今新时期的教育,可以看作第四个阶段,它实现了颠覆性改变,以学校和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在这一阶段彻底被打破。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传媒技术的应用开发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前沿领域,同时也是发展文化创新产业与艺术教育的重要工具。艺术教育有了移动互联网的依托后,紧随而来的便是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支持,这将会使艺术教育如虎添翼。
那么,将现代化技术手段运用于艺术师范教育中,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研究部分,依靠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创新,艺术师范教育模式可以实现“云实验教学”的体系架构。
现代化藝术师范教育需要以艺术为灵魂,以现代化技术作为推动力,积极拓展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优化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性实验教育方法,真正实现艺术师范教育的网络化、体系化以及循环化。在艺术师范教育的内容架构上,需要牢牢抓住多学科融合与多渠道融合的特点,制作出新常态下的网络教程与虚拟实验素材。目前国内很多省市级机构已经开始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手段,他们已经将数字传媒、人机交互、模拟实验等技术应用到了教育中来,研发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在线课程,然后逐步让教师和学生接受新思路,从而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完成教育,打破原先闭塞的教学模式。例如,应用3D打印、虚拟实验、动态仿真、数字视频、虚拟中小学演播室、绿幕抠像等技术成功模拟实践以及实现跨领域远程互动式教育。另外,还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方位评价系统,使教学与实验更加精准化与人性化。
二、现代化艺术师范教育的实施重点及特点
现代化艺术师范教育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基础上可以按照个性化的需求进行创造和搭配。但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构建智能互联的教学平台,将课程、学科以及各种配套资源完全整合。要尽量将音频、视频、Flash等形式的相关资源展现在教学平台之上,同时,在平台上还可以整合各种教学所需要的资料库、师生信息库以及设备库等多个数据库,建立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甚至是物联网的大型云教育平台。有了云教育平台作为基础,我们就可以将艺术师范教育的各种资源放进去,从而实现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领域的资源共享。这样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高效利用各种配套资源以及人脉,有非常强的互动性。二是突破传统实验室的限制,建立具有高度实践性的虚拟教育平台,开发以虚拟仿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具体方法是利用云平台的强大计算与整合资源的能力,将许多关于能耗、运动的教学实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模拟。例如,针对艺术教育的歌唱训练,我们可以构建虚拟的声带震动模型,点几下鼠标,动几下嗓子就可以知道发音原理与特点,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音调与音色的理论知识,可用于今后中小学艺术教育中。
总体来说,现代化艺术师范教育有四大特点:一是体系化,即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在开发新媒体的教学运用的同时又没有放下传统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学科教育,并使其逐步与互联网技术、新媒体以及各种自然科学工程等非艺术项目实现互补与联合。二是跨越化,即指可以通过各种线上教程组与实验组,实现跨领域和学科的实验教学。三是网络化,即指每一位学者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以及学术成果都可以通过网络云平台实现共享与管理。四是持续化,即实现学术成果的循环利用,例如,一位学生的实验结果可以作为另一位学生的实验素材,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三、制约现代化艺术师范教育发展的因素
我国现代化艺术师范教育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化理论与完善的学术成果,只是在平台上融合了一部分App和网络课程。据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一是缺少实践必备的设备资源,教学方式落后。虽然现在很多艺术师范教育已经采用了“课堂+实践”的先进模式,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般的模式是学生在大学前两年利用课堂或网络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三年级时开始试着在微格教室进行练习,但由于人数较多,教师通常只能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枯燥,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进而导致四年级时的教育实习大多仅流于形式。二是学生创造力差。现在多数学校传授给学生的只是基础知识,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与风格。而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目前我国卓越教师培养要求“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①。例如,面向卓越中学教师,要求专业突出,底蕴深厚,需“重点探索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培养模式”②;面向卓越小学教师,要求素养全面、专长发展,需“重点探索借鉴国际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经验、继承我国养成教育传统的培养模式”③。三是师资匮乏,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四、提升艺术师范教育水平的对策
首先,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大胆采用线上授课与线下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然后第一时间在网上进行教学交流与演练。而线下则配备老师进行实战指导,并通过云平台为学生布置作业,要求老师努力挖掘学生的特点与个性,因材施教。学校还要积极与当地的用人单位合作,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践活动,而云平台也要在此时合理利用起来,使学生能够及时反馈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与突发情况。收到反馈后,学校应及时安排教师现场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从事教育实践活动。
其次,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目前,很多院校为了节省成本放宽了教师的上岗资格,甚至有许多本科院校刚刚毕业的学生就加入了正式的一线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可能理论知识丰富,但大多數缺乏教学实践。学校应安排这些教师定期到中小学进行实践锻炼或者在校内建立实习基地让教师挂职深造。只有这样,教师队伍素质的快速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有保障。
最后,建立立体化的评价系统。将平时测验、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的成绩评定方式细化,例如可以将平时成绩分为课前笔记、作业完成情况、实战演练、互动交流、团队比拼等。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使其能够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五、结语
在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技术是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也将成为艺术师范教育改革主要的研究方向。对于现代化技术支撑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应该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不拘泥于具体内容,而是探索方式方法。另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立足于实践进行探索,格物致知,这种精神也是培养新时代艺术师范教育人才所需要的。
作者简介:宋丽娜,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音乐学。
师范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幼儿师范教育课程结构的革新分析论文
摘要:在我国,高等幼儿师范教学课程结构的建立就是要培养职前幼儿教师及培训在职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而职业的定向性也使得高等幼儿师范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教育,需要在承担普通高等教育相同任务的同时,依据现阶段教育体系的发展及未来教育进步的前景进行合理的调整,为自身的发展方向及策略打下积极且有利的作用。基于此合理关注与正确配合教育的发展是现阶段高等幼儿师范教育课程结构的整体,同时也是其建立可持续发展空间的重要核心。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中心正朝着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因而改变高等师范课程的结构也是目前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任务及方向。
关键词:幼儿师范高等教育课程体系革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5-0-01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当前教育系统结构也朝着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性教育方向推进,因此这对于我国的幼儿师范教育来说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与问题。针对当前高等幼儿师范课程体系结构的现状及问题可以了解到,新时期中幼儿师范教课程中由于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出现了结构模式、整体理论等众多模式板块,基于此就要从这些板块进行出发,建立出一种着眼时代发展需求,构建学生发展前景,以创新能力为基础,将职业需求为动力的知识、理论、方式、方法一体化的新型高等幼师课程结构体系。
一、幼儿师范教育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升级,国家对于师范类院校的课程结构也做了相对应的调整。特别是进行幼儿教学的幼师类专业,早在20世纪晚期就颁布了《高等师范学校教育计划》,其中也将心理学、教育学及各种学科教育手段作为必备科目,同时占据课程总比例的10%左右,而对于教育实习的部署也要求不得少于6周。为此师范类院校也在此基础上,一直沿用着这种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的结构设置。然而这种教育体系早已经出现了各种问题,在现阶段的教育体系结构中也越来越不适应教育专业化的发展空间。
首先是课程科目、结构及种类单一化,不少师范类院校的学科依旧是本着传统的三相教育理论课程及教育实习为大体格局,科目本身存在着单一性,并且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也没有得到进一步改进,因此导致了整体课程结构的单一化,没有设置出更多新颖的课程。
其次是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且重复单一。在师范类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教育学、心理学及教材教法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但是不少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了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没办法融入到整个课程的构建过程中去。对于教材总体的内容把握也过于陈旧,内容枯燥重复,导致了不少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一直不高。
二、综合性课程结构建议的优势
高等师范类院校课程的分化与综合是课程本身发展的两种走向。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知识课程的发展已经把科学演算作为主要方式,从而呈现出分化与再分化的特点。而到了二十世纪中后期,整个教育体系又从科学演算逐步向社会发展的进行迈进。基于此高等师范院校的综合性课程已经开始逐步向着各个区域所延伸。
在目前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主要是以实施分科类教学为核心体系,即为基础的学科领域设置为科系性专业,从而培养出分科教学的教师。但是这种形式的培养模式已经没办法进一步满足基础教育发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为此积极培养出具备综合性学科知识及综合性课程编制的教育型人才,才是现阶段最为重要也最为基础的任务。并且综合性课程建立的体系也存在以下几个优势:首先学生在接受综合理论课程培养的同时,可以进一步了解综合课程的内涵及基础,对于综合性课程的编制及实施也有着充分的了解;其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基础课程构建内容,合理的基础课程在构架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依据相关特征建设出综合性的课程,以此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综合性知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育课程结构的革新的基本思路
1.基于培养目标提出新思路
幼师这个职业有着“双专业”的特征,充分应用这种特征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好职前阶段的综合性素养,为之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于现階段幼师专业的课程模式,应合理从实质上解决院校所存在的“学术性”及“师范性”纠缠不清的问题。
高等幼师教育的培养目的就是要培养出素质全面,知识掌握扎实,且具备创新能力及实践精神的专业性人才。为此在课程的革新过程中,要将专业化与贴近化作为整个工作的重点,让幼师专业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自身工作的重点,实现“怎么教育、怎么教的”的理论,将整个教育的基本进行统合,从而构建出具有新型特色的教育课程体系。
2.基于综合性目标提出新结构
教育类专业作为教师职业开展前的基础性教学模式,在各大高校的工作建设及教育目标培养的过程中,将“怎么教育”作为工作培养的核心目标,依据幼师专业的课程特点及需求,将课程结构建设出来,使得每一个幼师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在面对课程的同时,将自身的公共性体现出来,继而形成一个独特的育人课程集合体系。同时面对各种课程要进行合理优化,避免复杂且混乱的形式,积极建立出符合幼儿教育工程的新体系,将整个结构的优化建立的合情合理。进一步为学生之后的幼儿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幼儿师范教育的课程革新必须要依据现阶段的基础教育现实与未来的发展作为主要依据。根据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前景出发,将整个教育体系的新动向、新要求一一提出,为高等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主动性与合理性。面对滞后的教育体系,也要积极提升整个课程结构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与地位,将高等师范教育的未来发展与改革浪潮作为新时期教育建设的主旋律。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