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质量管理角度看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
发布时间:2024-02-22 10:22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成为大势所趋。在此大环境下,各学科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文章拟以质量管理与控制选修课为例,并尝试运用质量管理工具,以点带面,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课程建设进行浅显分析。


  关键词: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课程建设;质量管理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9-0104-02


  东莞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主要生产基地,东莞制造繁荣的背后是“缺乏核心技术”的尴尬,对于步入转型阶段的东莞来说,曾经的金字塔型人才结构正逐步向倒金字塔型人才结构转变。为此,理工科人才的需求就显得极为迫切了。


  一、研究背景


  质量问题关系国家、企业及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是高等学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机械设计和材料加工专业的选修基础课,是一门与管理学原理、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学科交叉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


  二、现状分析


  “质量管理与控制”选修课结合机械设计专业本科学生的特点,要求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工具和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还需重点掌握Minitab软件的基本操作及使用,并最终可以灵活应用质量工具和质量管理方法,能够胜任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解决质量管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1.人为因素。由于该课程属于多学科交叉内容,课程内容与学生前期和后续课程均有较大的联系,与生产实际的联系也非常紧密,因此对教授该课程的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不仅要求教师有广泛的知识层面,还要求教师具备企业质量管理的实际经验,并能将相对枯燥的课程结合实际进行有趣的讲解,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机器因素,即实验环节。该课程作为选修课,存在知识点多、课时少的矛盾,而相对的上机实验的课时更加少,短短几个上机课时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Minitab软件的操作,只能衡量取舍,将重要的知识点,如实验设计和测量系统分析去掉,所以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效果是重要问题。


  3.材料因素,即教学材料。该课程知识点较多,涵盖了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与质量认证、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工序质量控制(过程能力分析、控制图原理及应用)、质量成本、抽样检验、6sigma管理等内容,具有定义多、概念多、工具多、公式多等特点,同时该课程由于与概率及数理统计的知识密切相关,又相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感觉相对吃力,需要将概念融入实际范例中。


  4.教学方法亟须创新。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在上面讲授、学生在下面听课的模式弊端重重。教师应针对“95后”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让他们有话语权,通过分组讨论、上台展示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环境因素。目前学生对应用型课程还不够重视,学习氛围还不是很浓,对应用性课程学习的热情不高,尤其是考研类的学生。由于本课程放在大三选修,此时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还比较迷茫,需要学校和学院教师通过讲座、参观企业等方式适度引导学生重视应用性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分析的重点问题,列举解决方案如下。


  1.人为因素,重点是要求讲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层面,同时将德育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活学活用质量理论和质量工具,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质量工具对自己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学生方面,讲师可以将企业一线质量管理的多年经验融入课程讲解中,将相对枯燥的课程结合企业工作实际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解。


  2.在上機实验环节,要引导学生自主开发相关实验,并将实验设计等方法应用到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中。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验上机让学生掌握Minitab的使用方法,鼓励学生课后使用Minitab软件进行问题分析,让学生获得使用质量工具及其相关软件分析问题的成就感。


  3.教学材料环节,首先需要开发难易适中、知识点明确、选修课适用的教材,供学生选用。这需要讲师研究对比国内外相关教材的优缺点,取长补短,深入研究,把精华提取出来教给学生。其次需要研发选修课适用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需要平衡课时少、知识点多的矛盾,在有限的课时内想方设法将重要的知识点讲透,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达到能够自学剩下的知识点的目的。


  4.研发新的教学方法,互动教学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多让学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另外,可以研发双语上课模式,让学生一课两学,掌握现代质量管理相关专业术语,提前熟悉与外企质量相关的工作模式。


  5.学习氛围建设环节,可以通过“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以点带面,让学生重视应用课学习,改善整体学习氛围。学校也可以通过鼓励教师上报应用型课程建设项目等措施,营造重视应用型课程学习的氛围。另外,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的讨论中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改善步骤


  本课程的建设方法可以借鉴质量理论中6sigma项目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具体分阶段实施如下。


  1.定义阶段,即设定改善目标阶段。对现阶段该课程教学水平及学生满意度进行评估。通过参与课程建设和教改的讲师的亲自教学,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评估学生对现有课程的满意度及目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评估现有的教学水平,并找出需要集中改进的各因素。


  2.测量阶段,提出可实现的量化目标。对定义阶段的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评估,测量评估方法,通过团队讨论,使用“80-20”原则,按评分高低初步评估,并使用质量工具排列图找到影响较大的重点问题,设定需要改善的目标,并尝试将目标量化。


  3.分析阶段,进行原因分析。使用质量工具对测量阶段提出改善目标进行原因分析,同时运用分析手法找出关键影响因素。


  4.改进阶段,实施质量改进。使用实验设计的方法进行课程教学质量改进。通过接下来几个学期的课程教学进行摸索,对相关原因进行实验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进行验证,直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真正得到改善。


  5.保持阶段,保持教学质量,并持续改进。评估课程建设后学生的满意度,同时将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优秀做法制度化,并实时更新,不断进行PDCA良性循环,从而达到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总结


  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课程建设为蓝本,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对“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的教学进行持续改进,对其他应用类课程实现课程共享和应用推广具有较高示范价值。从广义来说,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是一个产品,教学质量的提升就是产品质量的提升,都可以使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原因分析,从而达到质量水平持续改进的目标。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