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18 09:52  

  一计量经济学的性质及其应用

  计量经济学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的经济变量关系,主要内容包括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经济计量学。

  理论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的方法,使之成为随机经济关系测定的特殊方法。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经济计量方法研究经济数学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


  计量经济学是专门研究经济范畴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规律的经济学,同时,计量经济学又是一门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论和方法学科。计量经济学通过把经济理论具体化、数量化,使人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经济规律,更好地按客观规律办事;通过经济数学模型和方法的研制和开发,获得经济发展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的信息,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与国家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微观经济主体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尽管人们对计量经济学到底是一门学科、是一种学派还是一个分支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争议,但这丝毫不影响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也并不妨碍计量经济学家受到人们的尊敬。


  二现阶段计量经济学的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比较肤浅,学生收获小

  计量经济学仅仅开设一个学期,而且课时量一般为48个课时,加之经济与管理类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惧怕数学公式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老师一般只讲解计量经济学中非常基础的知识点,导致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学习内容掌握较肤浅。


  2.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课程内容枯燥乏味

  地方院校由于设备相对落后,任课教师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进行理论的教学,很少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和学习一些计量软件,此外,由于计量经济学涉及很多与数学相关的公式和推理,对与经管类学生来说,一看到这些数学推理公式,就产生了一种抵触心理。


  3.学生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差

  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质量是影响计量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有效的数据是计量研究的重要保证,同时,在数据整理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方法对缺失的数据进行处理极为重要,可是,学生在进行计量研究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对数据的处理,这直接导致了回归结果存在偏误。


  4.对学生的评价制度传统、单一

  目前,各高校经管类专业对学生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仍然采用传统的测试方式,这和计量经济学课程本身相违背,因为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通过这种传统的测试方式,根本没有体现计量经济学的培养目标。


  5.课程设置不当,学生学习知识不到位

  课程设置主要指课程开设的时间及内容两部分。由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于计量经济学与数学、统计学以及经济学紧密相连。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开设应该在学完高等数学、统计学、宏微观经济学、计算机之后,并且需要给学生一段时间的消化和吸收,这样学习学起来才相对比较轻松。因此,计量经济学课程最佳的开设时间应该在大三年级。而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中,部分高校将该课程放到大二年级开设,这显然不合理。


  6.对计量经济学的认识不正确,影响学生学习

  部分计量经济学任课教师对这门课程本身不太熟悉,认为该门课程是经济学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经济学的一个学科方向,于是认为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类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任课教师的这种思想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影响很大,使得学生根本不愿意去学习这门课程。


  7.教材内容不合理,学生不感兴趣

  现在国内很多《计量经济学》教材比较偏重于理论的介绍和公式的推导,打开《计量经济学》一书,可以发现里面全部都是数学公式和数学符号,这让初学者望而却步。并且《计量经济学》教材内容与实际结合不紧密,不少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后,不知道学到了什么内容、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帮助。此外,不同版本的《计量经济学》教材中,使用符号不统一,这更加使得学生眼花缭乱。


  三地方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1.培养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做一件事时,他的情绪愉快,精神放松,大脑高度兴奋,智力处于最佳状态,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发挥。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和基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有了兴趣,就会慢慢喜欢上这门课程,掌握的程度就会上升,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一种比较巩固的动力定型。比如一个学生养成了晨读习惯,每当早晨起床后,就会不假思索地拿起书本坐到一定位置上朗读起来。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集中注意力、善于思考、独立操作、复习预习、认真检验、笔记工整清楚等都是好的学习习惯。反之,也有种种坏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马马虎虎、磨蹭、懒散、贪玩、意志力薄弱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3.在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基础上轻理论重应用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免一些复杂的数学推导和证明,采用一些简单的方式讲授计量经济学的思想,重点培养学生通过计量软件,对数学进行处理、分析以及撰写研究报告的各种能力。其次,建议学生组建学习小组,5~6个学生为一个小组,通过集中学习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建议积极推进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不仅能增加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和渠道,而且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4.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传统教学模式慢慢地被多媒体教学所取代,多媒体教学相对传统教学而言具有非常多的优点。例如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示课程知识,信息量大、容易掌握。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比较高,任课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需要讲授的内容非常熟悉,充分理解和掌握各个知识点的重要程度。提高把握课堂教学的能力,课堂上应思路清晰、思维流畅,掌握合适的教学进度,能够合理分配有限的课堂时间于各个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5.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合理衔接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缺一不可,两者的合理衔接至关重要,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两者应该统筹规划,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度来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时间,当上完一章理论课程后,应该及时安排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来加深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习小组,通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去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加深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运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对计量经济学中不同内容的讲授方式区别对待

  鉴于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不同知识具有不同特点,因此,针对不同知识,尤其是对数学、统计学的公式推导等相关内容的讲授,应以教师课堂推导最为适宜,引导学生共同思考,促进其对计量经济学理论的理解。


  7.优化课程设置

  从整体上来讲,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综合体。因此计量经济学课程要增设对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的巩固内容。在课程设置时,计量经济学要开设于数学、统计学、经济学之后,并且要学生一个适当的时间去巩固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也可以以专题模块的方式开设高等计量经济学相关内容的介绍,引导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前沿理论进行了解。


  四结束语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经济学科,“教与学”难度都比较大,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师的知识水平上、教材内容上、教学方式上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各院校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案,为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黄犚、张台秋.论计量经济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统计与咨询,2008(3):52~53

  [3]方雯.提高“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59~160

  [4]姚福寿、刘泽仁、袁春梅.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2):45~48

  [5]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8~22

  [6]邱东、李子奈、肖红叶.经济学类专业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调研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18~20

  [7]胡荣才、王亚雄.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统计教育,2006(9):20~21

  [8]张长青.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148~149

  [9]李晓宁、石红溶、徐梅.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2):35~36

  [10]谭砚文、陈珊妮.中美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1(5):82~84


  〔责任编辑:林劲〕

  来源:学园 2015年20期

  作者:苏靖 肖攀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