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4-03-13 09:42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社会对产品服务多样化的需求,在新常态经济和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中,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需要越来越迫切,高校如何与社会紧密接轨,配合企业进行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呢?本文通过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课程中的探索,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随着全球各种资源的成本涨价、经济发展放缓,人口红利慢慢减少等变化,作为企业,如何应对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呢?转型升级,借助先进的管理会计技术和工具,将粗放型的经营模式转向精益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节约经营成本,开源节流,才能在商海中继续前行。

 

  一、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的财务从业人员主要担任相关的管理会计工作,对企业的财务进行预测,为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在我国,大部分的财务从业人员,主要从事比较基础的会计工作,如记账、算账、报账;从事相对高端的管理会计工作的人数比较少。而随着企业的发展,财会人才的培养重点,由核算型人才转向管理型人才,对管理会计的人才需求缺口很大。

 

  根据行业和国内政策法规对管理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对于不同层级的管理会计人员而言,如何识别企业的商业模式、怎样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如何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都是基础的技能,也是管理会计人员应可胜任的能力,应用较广泛,也是各类企业均需要的。因此,在管理会计课程中,如何去培养学生对未来管理会计岗位工作的胜任能力,则是需要思考和实践探索的。

 

  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有交叉重复的部分

 

  在财经类的课程中,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这三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均有一定的重复或交叉现象,如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中均有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决策等相关内容,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中均有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法等相关内容。这样,虽然不同的课程之间有知识的联系和衔接,但学生相当于重复学习了类似的内容,温故而知新,但也可能会出现学科边界不清和概念理解混乱的问题。

 

  ()教学方法以理论为主

 

  管理会计课程中,理论知识内容呈现相对比较抽象,相关概念、公式计算、图形图表比较多,如果单纯在教学过程中,只分析理论知识,花费课堂上的主要时间来解释概念、推导公式或论证计算过程、讲解例题,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也难以提高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缺乏兴趣时,学习热情下也会下降,不易很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导致与实践环节的脱节。

 

  另外,随着社会对技能证书的重视和需要,比较多会计专业的学生逐渐把学习目标瞄准了考证,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若在平时的学习中,在期末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会涉及的考点内容,学生们会在备考前高度重视,而如果考试中极少出现的内容,就比较轻视,较少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教材中案例内容相对比较陈旧

 

  由于管理会计的理论内容相对比较枯燥,教学方法若采用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方式,学生靠做习题来巩固,消化课堂理论知识,同时教材中的案例时间性也存在着相对滞后的现象,一些案例甚至是20世纪后期的内容,学生的兴趣度不高,师生之间难以找到共鸣和兴奋点,互动仅停留在表层的认知当中。

 

  ()考核方法比较单一

 

  在考核方面,传统的方式以期末学生卷面成绩作为总成绩的主要部分,通常占70%,平时成绩占30%。这样的模式可能会导向学生只重视学习教材的理论知识,或围绕考试大纲和范围来专攻考试题型,形成了功利性的应试,而忽略了对理论运用的真正理解,也缺乏提高实务操作的能力培养。

 

  三、管理会计课程中采取案例教学法的实践

 

  ()整合交叉内容的学科

 

  通过厘清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这3门课程的关系,即财务管理为基础,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为后续课程,通过课程之间的融合和教学内容的整合,课程地位得以提升,整体课程体系也可得到优化,也使各学科的边界更加清晰,研究重点更为突出。通过细分教学内容,在大学期间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实践,积累管理会计岗位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在就业以后,协助企业的管理者做好企业战略发展的事前谋划、事中分析、事后预测等工作。

 

  ()积极实践案例教学法

 

  管理会计课程与其他的财务会计课程相比,对授课老师的要求也相对更高。原因如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教师长期在教学领域,相对缺乏主动提升自身管理会计知识水平的动力,也较少参与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因此,需要组建教师团队,与企业工作人员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企业对管理会计人员的需求,精准地培养相应的技能和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教师可以利用空余时间积极申请到企业中参与相关工作,补充实践经验的不足,平时注重收集有合作关系或比较典型的企业案例,共同建设本土化的高校管理会计案例。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使之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可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了解管理会计原理运用的社会展示,寻找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在一家企业中,观察会计、财务、管理、营销等如何在实践中共同完成企业目标,总结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既从微观层面使学生深刻理解管理会计学中的理论运用,也从宏观角度,学习如何把握管理会计的发展规律。

 

  通过教学中结合案例的分析,逐渐构建管理会计的课程脉络,从概论到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结合具体的企业展开经营预测,共同学习如何优化产品组合,组织学生留心观察超市中商品的价格标签,小结影响价格的基本因素,根据产品寿命周期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结合学生所在城市的企业调研,了解其存货情况,共同讨论有数量折扣时如何节约成本,订单批量受限时如何决策,如何保持安全的库存量,生产设备最优的更新时间,固定资产的修理或更新,租赁或购买等相关决策。结合互联网的购物体验,讨论零存货管理与传统的存货管理的区别。在价值链分析过程中,通过造纸业的价值链图示进行讲解。鉴于学生一直都是在课堂中学习,对制造行业的具体工作流程比较少有机会直接接触或体验,因此所保留的印象也是模糊的。因此,可以查找一些造纸流程的相关视频,利用课间时间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首先对造纸工序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然后再来看从植树造林、伐木、纸浆制造、纸张制造、加工改造、分销、最终用户的价值链去展开,学生普遍反映都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较好。

 

  由于也可根据学生喜欢快时尚品牌的特点,从管理会计之成本、品牌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分析ZARAH&M、优衣库、GAP的区别。站在管理会计角度去分析某些企业的相关案例,如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忽略了行业的大环境;顺驰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缺乏对公司发展的战略眼光和风险控制;真功夫品牌,在利益分配上自我消耗;亿唐作为网路新贵在战略上出现失误;三九集团忽视质量成本,多元化发展后效果可能达不到预期。两面针公司,在战略布局上显示出主业不振,多元布局反受累。当然,相关的企业虽然可能暂时出现一些失误,但通过战略的调整,也可以改变现状,在案例小结的时候,对学生提出的建议要及时的肯定,尊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若感兴趣,持续关注企业的发展,不断拓宽管理会计在实际中运用的广度和深度。

 

  ()更新拓展案例

 

  针对案例内容比较陈旧,或数据时间滞后的问题,可以适度地通过各种途径把握该企业最新的情况,结合讨论内容进行展开,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企业实习实践、新媒体如关注微信等方式进行案例的收集。由于公司真实的情况较难获取全貌资料,也可以考虑进行案例的拓展延伸。

 

  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战略案例,根据该公司在经营初期采取低成本、低价格、高频率、多班次的战略,引导学生延伸至全球的各大航空公司战略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原案例中讨论的服务创意和营销策略,该公司如何与竞争对手进行交锋,在运营效率和价格方面,制定了双十战略,为了培育高收益旅客的忠诚度,以免费礼品为利器。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编写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搜索和调研,分组研究如各大航空公司如何通过差别如产品、服务、人员、形象,进行市场细分营销,大数据采集和分析,有利于发现市场机会,掌握目标市场的特点,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也体现了低成本、高差异、集中型的战略区别。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可以透过教材中大篇幅的文字描述,有了更形象生动的认识和理解,思考方式也更为立体,培养学生通过案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迁移能力和创造力。

 

  ()调整考核方式

 

  若采取案例教学法,可以考虑调整一下考核方式,使学生的成绩评分由两部分组成:期末卷面成绩占50%,案例讨论及模拟实践成绩占50%。这样的教学效果更容易导向学生重视实践,培养应用的能力和实际的技能。

 

  在管理会计课程中,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于学生,可以改进学习效果,增强对管理会计知识的兴趣度和理解运用。于教师,可以促进自身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于企业,经过岗位需求的对接和对管理会计学科的学生精准培养,解决实际的财务工作问题。于社会,可以培养急需的管理会计人才,补充职业岗位缺口。而学生在结束大学的课程之后,更需要在工作中继续学习,方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这个过程,环环相扣,协同效应,每一次的实践与探索,便有了长远的意义。

 

  作者:许一平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 201624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