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硕士需掌握的教学策略论文(共3篇)
发布时间:2024-04-18 10:39  


  第1篇:英语思维方式在英语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受地域、历史、社会、文化等诸因素的影响,英汉语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及情感态度也不同。英语思维方式是英语学习者力图达到的一种状态。英语教育硕士作为英语教师候选人,其承上启下的特殊角色,使得形成英语思维方式显得格外重要。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换句话说,思维方式就是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然而,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思维方式也就截然不同。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因思维方式的不同,便会产生除知识点以外表达上的不地道、不准确。在这一点上,培养学生形成英语思维方式十分必要。

  一、英语教育硕士需养成英语思维方式的原因

  当我们看到一个英语单词时,汉语思维方式为:英语词汇——汉语对应的词汇——含义——理解;英语思维方式为:英语词汇——含义——理解。汉语思维过程中多了一个在脑中搜寻汉语对应词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翻译翻译过程[1]。若要想让学生更轻松更准确的学习英语,需要让学生从小养成英语思维方式;然而,我们生活在一个用汉语交流的国度,英语思维方式的养成并非想象中的容易,需要教师精心的引导,因此英语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视。那么在英语教师的前期培养环节,也就是高校师范生培养的过程中,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为培养优秀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抛开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与教师自身的能力的关系,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传递的不单单是知识,还有思维方式。教师的思维方式怎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如何。因此,在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高校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培养这些英语教师候选人英语思维能力,并培养其教授英语思维方式的能力。这不但有助于师范生本人英语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二、培养英语思维方式的方法

  (一)学习西方文化,了解风俗习惯

  思维方式的不同,主要因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中国人的思维特点为辨证思维,凡是追求和谐之美中庸之道。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为分析思维,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像中国人那样追求折衷与和谐,而是喜欢从一个整体中把事物分离出来,对事物的本质特性进行逻辑分析。

  由于思维表达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受到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的,因此,思维表达方式无时无刻不受到它们的影响和制约。[2]中国人的认知以情境为中心,西方人则以个人为中心;中国人以被动的态度看待世界,西方人以主动的态度征服世界。

  因此,我们若想要养成英语思维方式,着实需要从文化方面多做些努力。学习者只有了解这些知识,才能在学习别人的语言时潜意识地学习和接受别国的思维表达方式。[3]

  在英语教育硕士的课程安排方面,可以增加些西方文化类的课程,由高校教师的引导学习,定会比学生自己撒网式的翻阅西方文化的书籍效果要好。此外,在教学法课程上,高校教师可讲授下如何传递思维的方式,以便师范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可以更好的教书育人,从小培养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养成英语思维方式。

  (二)摆脱母语影响,用英语想英语

  当面对一个英语问题时,中国学生往往有用汉语思考答案然后再翻译成英语来表达的习惯。这就是典型的汉语思维方式。这一普遍问题,我们称之为母语影响。要想形成英语思维方式,就需要

  用英语想英语,指的是在使用英语时用英语想,用英语来思考,而不是用母语来思考。学英语而不学用英语思考,一定学不好。用英语思考,就是在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和理解时,没有母语思考的介入,没有“心译”的介入,或者说母语思考的介入被压缩到了极不明显的程度,自己也感觉不到“心译”的负担。这才是真正流利,熟练的境界和标志。

  英语教育硕士要着实训练自己英语思考的能力,简化母语思考的过程,由简到难逐步养成零“心译”的英语思维习惯。

  (三)模仿标准英语的语音语调

  模仿放出真功夫。标准的语音语调为英语思维习惯的养成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生活在英语国家,在英语的熏陶下,思维方式会顺其自然的逐渐形成。因此,

  要想学好外语就要在模仿上下功夫,因为外语语言能否学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习者的模仿能力以及反复模仿的耐心。持之以恒地模仿、重复、练习,听别人怎样说,就照样跟着说,这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

  良好的语音语调对于英语教育硕士来说十分必要,因为他们不单单是为了自身能力的提高,还承载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若教师发音不准确,学生如何能做到发音准确?对于英语教育硕士来说,他们自身需要刻苦努力,用心模仿标准的发音及语音语调。那么高校可以通过为英语教育硕士多提供与外教交流的机会,或提供去需英语交流的场所实习的机会,以夯实硕士生的英语功底。

  三、英语教育硕士需掌握的教学策略

  为了培养中小学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形成英语思维方式,英语教育硕士需掌握如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景,训练英语思维

  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除了自身的情感态度之外,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十分关键。若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讲授知识点,不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多么浓厚的兴趣也会日益损耗,最终跌倒谷底。要想在语言交际能力和英语思维方面进一步提高,固然课堂上教师的指导很重要,但语言学家果切尔·韦斯特却告诫我们: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试图以教代学,结果学生什么也学不到。因此,课堂上紧扣课文的问答而进行讨论或交谈就显得尤为必要。[4]为了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复述课文、模拟对话、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度,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创设英语思维空间,在活动中训练英语思维方式。

  (二)科学合理的开展英语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培养英语思维方式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然而,课堂学习时间内容都有限,不足以训练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因此,教师应当采用提供课外多种形式学习辅助的方法来增加训练学生的机会。常见的课外练习英语的形式有“英语角”、英语模仿大赛、电影配音大赛、英语辩论赛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进行英语语言思维活动的训练,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创建英语交流论坛,提高及时交流反应能力

  课外英语思维方式的训练,若只局限于大型的准备充足的活动中,不足以覆盖全部的方面。在实际生活中,仍会出现英语表达英语交流的机会,因此,有目的性的英语交流就显得十分必要。创建英语交流论坛,就某个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日常的聊天,都可以在“聊”出精彩。教师参与其中,一方面起到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这也促进了学生使用英文交流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之间的及时性英语交流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英语思维方式也会得到训练。

  四、结语

  在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需格外注意思维方式的作用。教师候选人思维方式的特点直接关系到所教授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英语教育硕士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在高校中应当提上议程。高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说纯正的英语,写地道的文章,尽量减少母语负迁移对英语思维的影响。

  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人类的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特别是生活在汉语大环境下,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着实不易。外语是一门特殊的学科,首先应排除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正确的英语思维方法也非常重要。因此,要在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起文化习惯意识,培养学生站在英美国家人们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语言学习和交际,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英语语言思维方式。


  第2篇:英国TESOL专业硕士和我国英语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比较与思考


  英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高质量闻名于世。比较一下英国的TESOL专业硕士和我国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我们会在许多方面得到有益的启发。本文从入学标准及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和毕业论文要求几方面对中英两种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人才培养进行比较和反思,进而寻求提高我国英语教育硕士办学水准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到2020年,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不断提高我国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教育要发展,教师需先行。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无法担当起国民素质提高的重任。我国自1997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教育硕士,这标志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序幕正式拉开。到2006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正式宣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结束,转向正式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不仅是调整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完善我国学位教育的需要,还是加速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优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需要。截止到2010年9月,我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外)共有83所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院校,开设19个学科专业方向;15所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院校,开设3个学科专业方向。[1]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框架已初步形成,培养出来的几万名学科教学的教育硕士纷纷走向了基础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成为各学科教学中的骨干力量。这些拥有专业学位的教师在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逐渐显现,但对于我国庞大的基础教育体系来说其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谈及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时指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肯定和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培养专业硕士的时间不长、缺乏经验,因此在许多方面我们尚处在摸索阶段。2010年11月23日,在安徽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英语》教学研讨会上,来自全国47所院校的代表和专家对于我国英语教育硕士培养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与会专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也道出了一些困惑。英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在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本文将对英国的TESOL专业学位和我国的英语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进行比较,意在寻求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下面将从两种专业学位的入学标准及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和毕业论文要求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入学标准及培养目标比较

  我国目前培养的英语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大多数是具有特定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professionaldegree)(近1-2年少数院校开始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尝试招收的双证专业学位研究生除外)。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degree)而言,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招收对象是具有学士学位,工作两年以上,或具有中学一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中学、中等师范教师和管理人员,经过招生单位联考入学。如以中学英语教师为主要培养对象的教育硕士学位称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英语)”。教育硕士专业的学员采取在职兼读的方式,毕业后仍回原单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英国的TESOL(TeachingEnglish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s)专业学位是面向全世界招生的,培养的是对非英语国家学习者实施英语教学的硕士,毕业后可以从事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工作。一般大学在入学条件方面都要求申请者具备本科学历并取得学士学位、雅思总成绩达到6.5-7.0分或者托福成绩550-600分、2-3封专家推荐信和个人的入学申请书。总体来看,该专业没有全国统一的入学要求,入学条件比较灵活。另外,学校招生的入学条件不同,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一些大学要求入学者具备2-3年的教学工作经验,一些大学则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一些大学要求入学者具有英语专业学习背景,另外一些大学则允许跨专业、跨学科申请。

  二、课程设置比较

  课程设置是具体体现培养目标和落实诸教育原则的实体。[2]我国现阶段的英语教育硕士课程一般包括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英国TESOL专业学位课程一般也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另外还向国际学生免费提供第二外语和EAP(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课程供他们自由选择。从学制上看,我国的英语教育硕士一般为3年,第一年许多学校采用的是脱产方式进行学位课程的学习;第二年回原单位边工作边从事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三年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在英国,TESOL专业的学制为1年。有些大学把一年分为三个学习阶段,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即获得相应的证书:修毕第一阶段的研究生课程可获得研究生课程证书(Certificate);修毕第二阶段的课程则可取得课程硕士的文凭(Diploma);第三阶段论文通过则授予硕士学位。以下我们以英国TESOL专业硕士和我国英语教育硕士的课程为例对此作一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教育硕士开设的课程较多,一些课程属于指令性的,如马哲;另一些课程内容与本科阶段所学内容重复较多,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二语习得、二外、外语教学论、翻译、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跨文化交际等。英国TESOL专业开设的课程虽然较少,但基本上包括了一个高层次专业语言教师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知识(二/外语学习理论、英语教学的原则和实践、TESOL语言学和实践教学)、语言学习和研究方法(语言学习和教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作为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自身语言素质的培养课程(EAP课程)。

  三、教学方法比较

  近些年来,我国有些英语教育硕士培养院校的任课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既重视系统讲述,又辅以专题讲座、课堂讨论和命题作业等方法,并在案例教学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但由于受到传统研究生教育的影响,仍有相当一批院校在有关课程的教学中照搬理论型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依然是纯理论探讨,与中学教育及其改革实践的联系不甚密切,学生以听课、记笔记为主要学习任务,教学方式主动活泼不够,教学进程不够规范,讲到哪算哪。[3]另外,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为了节约成本,许多学校的学位基础课程都为大班授课。相比之下,英国TESOL专业的所有课程均为小班授课。每门课程开课前都给学生发了一本该门课程的《课程说明书》。该说明书对于课程的目标与期望、教学安排、每个章节的内容提纲及其相关的参考书目、课程论文具体要求、课程成绩评定标准等都作了详细和清晰的说明。课堂上教师经常组织讨论,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以“二/外语学习理论”课程为例,教师在介绍了一个语言学习理论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把该理论的贡献及应用价值同语言教和学的实践联系起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必须指出每个理论的局限和不足,借此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在EAP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法灵活多变,在针对英国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学生们的语言基本素质得到充分训练,加之一年多在英国的生活体验使这些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得以幅度的提升。

  四、课程评价和论文要求比较

  我国目前英语教育硕士课程评价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继续沿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学完一门考一门;二是评价内容上重理论而轻实践,无视受教育者的“实践性”目标取向。评价的方式大多采用试卷来考查受教育者对于知识的记忆。在英国,TESOL专业的课程除少数采用试卷外,大多采用的是课程论文的形式来考查受教育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还有课堂观察和评价、课件制作(project)和专题发言(presentation)等形式,意在培养受教育者的教育实践能力。

  在毕业论文的要求方面,我国的教育硕士和英国的TESOL专业硕士也有较大的不同。我国现阶段几乎所有院校都规定,受教育者必须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论文的前提下才有资格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许多学校对于毕业论文采用英语还是汉语撰写、内容是否与英语教学有关等要求不一。在英国,无论是攻读硕士还是博士学位都没有在撰写毕业论文之前必须公开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他们把对于学生学术水平的考量全部放在毕业论文本身的质量上。

  五、启示与思考

  综上比较可以看出,虽然中英两类硕士学位培养的是外语教育领域的高层次、应用性人才,但在培养的理念、模式、方法和要求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一部分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我国教育传统的影响,英国的语言、文化环境的影响,但更多方面则是由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主观因素决定的。两者的比较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应思考如何去学习和借鉴英国教育的先进办学经验。综合起来,笔者认为,未来我国教育硕士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升该层次人才的质量。

  (一)建立灵活、多样的培养目标和入学标准

  英国大学在招收TESOL专业的学生时除了一些基本的条件(如第一学位和语言成绩)外,对于有无教学工作经验和职称等要求都是因校而异,各校在招生问题上拥有自主权,不存在统一的入学考试。而我国则实施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或本专业招生全国联考,划定统一的录取标准,招生管理统一规范。我国的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可以借鉴英国大学的做法:求大同,存小异,即每所大学可以在教育部教育硕士培养的总体目标框架下制订个性化的培养目标。目标制订时需考虑以下两方面因素:一是自身的办学优势,如原有的优势教育资源,包括教师、课程和教学条件;二要考虑受教育者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在既定的目标下确立相应的入学标准和相应的课程设置。“只有因地因人制宜,充分考虑各种多样性与差异性,我国教育硕士教育才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4]我国目前少数院校开始招收应届毕业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但是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等必须体现出与其他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受教育者的不同。

  (二)优化课程设置,满足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英国,每一所大学的TESOL专业都会依托自身的师资优势,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提供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模块。英国的许多大学会尽其所能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选修课程,相当一部分大学免费向学生提供一些第二外语和EAP课程供他们自愿选择,这从一个侧面支持了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在英国的TESOL专业课程设置中“几乎找不到独立设置的‘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这些课程的原理、规律、技术、方法已被有机地结合到所有其它课程中”[3]。二外作为选修课程,对受教育者没有硬性要求。EAP课程极大地提升了从事语言教学教师的语言技能,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知识。另外,在他们的课程计划中很难找到与本科阶段所学课程相重复的课程,这无疑给受教育者的学习带来兴趣和挑战。相比之下,我国英语教育硕士的课程尚需进一步优化,避免那些重复的课程内容,削减那些纯说教的枯燥内容,突出核心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精选一批选修课程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

  (三)转变教学方法,凸显能力培养

  如上所述,英国的研究生教育全部采用小班授课模式,一个班只有几名到十几名学生。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良的教育环境(教学设施、图书馆等)、优质的师资队伍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课堂内外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保障。每门课程的《课程说明书》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详细的安排和指导;图书馆24小时对学生开放,馆内的藏书不仅量大而且新书上架快,特别是英国各大学间的馆际借阅(inter-libraryloan)极大地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和研究。由于小班授课,课堂上每位学生都有发言、参与讨论、质疑教师观点的机会。教师更是把学生的参与作为课堂讲解、问题探究、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主要途径,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我国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必须改革旧的以传授知识、讲解理论为主的学术气味浓厚的课程实施方法,强化案例教学,通过引导和指导学生自学、课堂讨论、教授释疑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加强课堂教学的双边互动;同时借助教育硕士已有的经验激发其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对教学的创新能力,使其掌握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其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5]

  (四)改变课程评价方式,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课程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评价方式不同对于教育教学的反拨作用就不同,因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都会相应地产生影响。英国TESOL专业的课程评价除了少数采用限时测试(TCT:Time-ConstrainedTest)外,主要采用课程论文、课件制作和专题发言等形式。如课程“语言学习和教学的研究方法”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1篇3000字的课程论文。在这篇论文中必须要采用一定的调研工具(如问卷、访谈或课堂观察等)采集信息进行实证研究,然后再让每位学生就自己的论文利用PPT做一个专题发言(presentation),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利用这种方式考察学生的不光是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更多的是他们是否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后续撰写毕业论文做了重要的训练准备。再如课程“英语教学的原则和实践”结束后,则要求学生去课堂听课,然后针对授课教师的上课情况结合一定的评价因素进行评估,写1篇2500字的论文。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就明确了写作要求,包括分几个部分以及每部分的内容。通过这一环节使得每位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认识有了本质的提升。由此可见,我国的英语教育硕士在课程评价上也应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摈弃单一的考查学生知识记忆量的做法,使我们的评价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作为高层次的英语教师,应该把英语作为完成所有专业课程论文的唯一使用语言。

  在英国,作为最终获得学位重要依据的毕业论文占了MATESOL专业总学分的1/3。几乎所有大学的该专业都要求毕业论文选题必须是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实证研究,即论文中必须使用问卷、访谈、实验或观察等工具来采集资料。这种基于职业的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取向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我国各大学对教育硕士的毕业论文要求不一,特别是在使用英语还是汉语撰写上存在着分歧。一些学校认为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差,一方面用英语很难贴切表达,另一方面研究成果不便于在国内的期刊上发表。我们认为,这种放松要求和急功近利的想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们作为英语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质量。另外,我们可以考虑取消毕业论文前学生必须公开发表论文的做法,使得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都能集中到毕业论文写作上。当然,毕业论文前的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导师指导和论文写作后的评阅等方面的工作也必须认真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第3篇:英语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中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思考


  近几年来,各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硕士招生规模越来越大,甚至一些非师范院校也开始招收教育硕士。这说明从国家教育部到中小学教师都对提高学历教育越来越重视了。但是随着教育硕士人数的增加,导师的力量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加上其它一些客观的原因,使得扩大招生后的教育硕士的综合素质及其毕业论文的质量出现了下降趋势。

  笔者认真审阅了3所省级师范院校2年来的教育硕士(学科英语教学方向)毕业论文(29本),对其中的主要问题类型、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建议等作了分析。

  一、常见的错误类型

  1.论文中的实验对象取样范围很小,但题目界定的范围却很大。如:某教育硕士只是在人口将近1亿的某省的3个主要城市的6所重点小学做了英语教师学历统计,题目却定为“xx省小学英语教师整体学历调查分析报告”。实际情况是该省共有18个城市和2个独立的油田生活区。这么大的省份却只采用了如此小的样本范围,实属学术研究之大忌。

  2.整篇论文中的同一个专业术语的说法不统一。如:“任务型教学”这一术语在某一篇论文中竟然出现了以下6种不同的英语表达法:task-basedapproach,task-basedstrategy,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task-basedlearningteachingapproach,task-basedteachingapproach,etc.

  3.论文中所引用的理论与该论文所论述的主题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如:一篇题为“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的论文却引用了HumanisticPsychology作为主要的理论框架。

  4.引用过去的某家之言来描述当前的现状。如:2004年的一篇论文在描述英语教学现状时竟然引用了许国璋先生在1985年说的话。整整19年过去了,许教授的话还能说明问题吗?[…ThepresentteachinginChina,however,isalmosttheopposite:theclassismainlyteacher-centered(XuGuozhang1985:4)]

  5.论文题目繁琐。例如:“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汉语题目)。AnExperimentalResearchof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ApproachinSeniorHighSchoolEnglishReadingClass(英文题目)。其实,对应的英文题目完全可以简化为:Task-basedApproachinSeniorHighSchoolEnglishReading

  6.论文的关键词随意、杂乱。例如:一篇汉语题目为《中学英语基本词汇的学习与记忆策略研究》的论文列出的英语关键词为:vocabularyteachingandlearning,vocabularymemorizing,lexicalerror,lexicalaccessmodels,vocabulary,serialsearchmodel,parallelaccessmodel,loggingmodel,conjunctmodel,vocabularylearningstrategy。其数量之多、种类之繁杂令人很难接受。

  7.排版漏洞多。许多论文中的打印及排版错误屡屡出现,具体表现为:同一篇论文中的字体、字号不统一、英文字母大小写不规范、每页上下左右的边距不统一、标点符号前有空格、论文规范与学校的统一要求不相符,等等。

  8.语法错误屡见不鲜。英语教育硕士的毕业论文与国家全日制的英语文学硕士毕业论文最突出的差异之一表现在论文中的英语语法错误上。出现频度较高的是拼写错误、主谓不一致、时态不正确等等。

  9.章节划分缺乏理论上的系统性和论文框架的科学性。例如:ResearchDesignandMethodology在第一章Introduction出现后,论文的第三章又以ResearchDesignandMethodology为题目出现,严重的重复。

  10.论文的整体内容没有体现其题目想要突出的特色和重点。例如:一篇论文的题目是:《中师学校外语学习动机研究》,按照常理,论文中要有相当的分量在论述或展示“中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外语学习中的动机、兴趣以及毕业后的工作需要等方面的特色,然而,这篇论文没有任何章节论述或涉及到这些内容,令人深感遗憾。

  再如,一篇论文的题目是:《旅游英语中的交际失误及错误分析》,按照常理,论文中要有相当的分量在论述或展示“旅游英语”与教学英语、生活英语、商务英语、科技英语等的主要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论述其论文的主题特色,然而这篇论文没有任何章节论述或涉及到这些内容,进而失去了该论文应有的研究价值。

  二、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

  1.教育硕士方面

  (1)读书的数量与深度不够。教育硕士的生源来自各级中小学校,按照国家规定,他们必须脱产1年。但是,有些距离工作单位较近的教育硕士,出于种种原因,往往是一边教书一边读书。结果是既没教好书,也没读好书,“教学相扰”。如:大多数教育硕士只知道ContrastiveAnalysis却不知道Lado,只知道ErrorAnalysis却不知道Corder,只知道Interlanguage却不知道Selinker。知道“任务型模式”有20年的历史,于是就在论文中写道“任务型模式在中国已经使用了20年”,却不知道“任务型模式”直到1996才第一次在中国香港得以提倡,而在中国大陆的历史只有短短的四、五年。

  (2)论文中涉及的基本概念没搞清楚。如:整篇论文都在分析英语词汇的学习策略,然而其作者对learningstrategy和learnerstrategy,cognitivestrategy和meta-cognitivestrategy之间的区别却知之甚少。

  (3)对学校的论文格式要求不够明确。产生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学校的相关宣传力度不够,任课教师的强调不够;二是学生本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欠佳,因此不会上网或不善于上网查询相关信息,而是一味地等待相关部门发给自己现成的书面文件。

  (4)写完论文后作者本人不愿意认真审查。不少论文作者在被导师问到“难道你没发现论文中的拼写及语法错误吗?”时,总会低着头羞愧地回答:写完论文后我如释重负,心想“总算完成任务了”,自己根本就不愿意再多看一眼,更别说认真地反复阅读并修改了。

  2.导师方面

  不少教育硕士导师同时兼任全日制研究生的导师,再加上本科生的课程和科研任务,每天都处于繁忙状态。同时,大多数导师在思想上往往较重视全日制研究生,而相对忽略教育硕士。第三,教育硕士全部来自于教学一线,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者、诠释着、检验者、研究者,但是,相当一部分教育硕士导师对中小学实践的内容不熟悉,因此,导师们对论文中的实践研究部分无法给予正确、到位的指导,而只能对论文的理论框架、写作思路、数据统计、语言修饰等方面给予通用性的指导和帮助。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建议

  1.教育硕士的成员主要来自广大的中小学,他们的日常教学任务繁重,课余的读书时间有限。但是,作为研究者,他们必须利用尽量多的时间读书,而且要多读与自己的专业领域相关的理论书籍,从而了解教学实践技能的理论背景、分析总结教学实践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发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逐步成长为教育家。

  2.作为教育硕士的导师,必须把这个特殊群体中的成员与统招研究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同时,要尽量了解中小学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实际、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及学术水平、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师的教材选用及使用等情况,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授课的宽度和深度,为教育硕士提供较为到位的指导与帮助。

  3.作为教育硕士导师,还必须关注他们的心理和日常生活。大多数的教育硕士是有家有口的中青年教师,他们往往在深造读书学习之余,倍加思念自己的家人和以往的学生;同时,由于理论上的学习份量突然加重,自己动手从事研究的任务很迫切,他们通常会不知所措,但又迫于面子,不好意思频频求助于指导教师。此时,就需要导师们主动地、平易近人地与他们接近,谨慎地呵护他们的自尊心,耐心到位地从各方面给以指导,从而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业。
作者:孙利芹 来源:职业时空 2008年10期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