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原理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恰恰印证了这一点,现总结如下:
一、16—18世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商业资本控制工业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商业资本是指在流通领域内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有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两种形式。通常说的商业资本一般指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品经营资本,商业资本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市场的扩大,在城市行会制度的瓦解过程中,控制商业资本的包买主插手生产领域成为资本家,小生产者成为领取计件工资的雇佣工人,最后包买主将分散的小生产者集中起来就形成了手工工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无力从根本上改造封建的生产关系,工业资本依附于商业资本,但却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18世纪末—19世纪70年代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工业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英、法、美、德等国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日益取代了手工劳动,促进历史向工业资本主义阶段转变,人类历史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随着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基本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工业资本在生产关系中取代商业资本居主导地位,它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从而促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确立了资本主义在全球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日益把各国市场联为一体,工业资产阶级为了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征服了世界上一大批国家和地区,使其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西方殖民者不但破坏了当地社会的旧秩序,而且还按自己的意愿对当地社会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造,使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汽时代”,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程度越来越高,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垄断应运而生。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它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①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新工业部门,在厂房设备、技术要求和产品结构复杂化方面都对生产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过去的独家企业难以满足的,而且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超大企业的垄断组织有力量组织这类生产,而且有足够的资金购进先进的设备,聘请专职科研人员甚至建立科研机构,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②垄断组织的形成体现了优胜劣汰、以先进改造落后的进步趋势。垄断组织是兼并的结果,而兼并本身就是设备先进、管理有方的企业吞掉和收购效益差的企业,兼并之后以先进改造落后,体现了优胜劣汰的趋向。③企业大了,不仅资金充足便于技术改造,而且要求管理相应规模化、制度化、科学化,企业管理作为一门科学诞生了。④超大企业更有能力和条件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快速捕捉市场信息,按需求调节生产,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
四、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早在19世纪就已产生,二战后获得了极大发展,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系。和私人垄断资本相比,国家垄断资本有以下特点:首先它突破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更加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范围内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有限性以及它同现代化生产巨额投资的矛盾。二战后西欧各国和日本为尽快振兴国家经济,避免因生产的无序而造成的经济混乱,尽量协调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纷纷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美国为了发展投资巨大而收益较慢的高科技产业,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同时还通过大量增加军需和政府订货等方式,对国家经济进行间接的宏观调控。在此期间尽管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具体政策也有所差异,但各国政府都无一例外地加强了与垄断资本的结合。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成了五六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总之,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局部调整,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不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如何调整,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及其制约的一系列矛盾,它不能包治资本主义的“百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
作者:姚中华 来源:速读·中旬 2014年10期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