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措施探究
发布时间:2024-03-08 16:16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措施探究
乔英英

  摘 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健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的措施,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民主参与机制,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强有力的党组织建设工作,可以为基层治理提供引导支持力。强化法治保障,确保农村基层治理更加规范,可增强农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推动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层治理;治理体系;创新原则;创新措施;创新目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乡村振兴旨在推动农村地区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在这一进程中,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创新成为一个至
关重要的环节。相关从业人员围绕农村治理结构、参与机制、政府职能、农村自治组织等维度,实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落实。
  1 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的必要性
  1.1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传统的农村干部为主导模式,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着一些缺点。首先,这种模式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引导,导致资源配置效率过低。其次,此模式下村民参与渠道不足,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乡
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创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优化和完善市场机制成为尤为
重要的内容。传统农村基层治理工作过于依赖政府的指导和资源分配,导致市场机制的引导力不足,从而限制了
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采用市场化方式来配置资源成为新型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这将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通过引入农村土地市场流转,可以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并吸引外部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来促进农村产
业的升级和创新。创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还应建立村民参与机制,采用村民议事和村民代表大会的方式,让村民
参与到基层社会的治理和管理中,从而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大力推动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1.2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
  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要求。传统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在城乡发展差距下,存在着城市和乡村二元对立问题,这也导致城乡发展不够平衡。因此,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以实现城乡间资源、人才、物力的快速流动。创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将大力推动城市和乡村要素的流动。农村面临着城市吸纳农村人口过多,导致农村人口资源快速流动,从而制约了城乡要素的互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创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可以建立城乡要素流动机制,破除城市和乡村二元对立的不利局面,促进城市和乡村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人口的合理流动。具体实践中,建立农村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引入城市的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大力推动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创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还将促进城乡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过去,农村的发展以农业为主,导致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发展潜力受到限制,创新治理体系可以通过在农村建设产业园,吸引优秀的企业进入农村。
  1.3 推进农村现代化的需要
  农村现代化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是在推进农村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农村基层管理单位内存在着一些干部能力素质不高、缺乏现代化的管理能力和知识的情况。这使得其在处理农村社会事务时效率不高,影响了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顺利进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创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引入专业化的人才来提升干部的素质。通过培训和选拔,可以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农村现代化的要求。
  同时,在推进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还需要优化完善决策机制,建立起多元化的村民民主参与决策机制。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传统的决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因此,应该建立起一个开放、民主、有效的决策机制,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归属感,促进其对农村现代化事业的积极参与。
  2 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的原则和目标
  2.1 原则
  2.1.1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党的领导,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党的领导能够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党的领导能够确保农村基层治理方向的正确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好农村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领导可以将人民群众的需求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使农村基层治理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其次,党的领导可以加强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核心意识。党组织在农村基层起到了引领作用,通过组织活动和培训等方式,增强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水平和运筹农村治理的能力。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服务意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政策和服务。最后,党的领导还可以加强基层治理的组织协调性和执行力。党的领导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推动各级政府、党组织和社会组织之间的有效合
作和协同发展。党的领导还可以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治理效能,增强群众的满意度。
  2.1.2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中,应该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决策和实施的核心位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农民群众的组织建设,让其成为农村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力量。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农民群众的重要性。农民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对于农村基层治理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因此,在制定决策和规划时,必须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以民为本。其次,要积极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的民主化进程。这意味着要建立起一种能够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的机制,使其能够直接参与到决策和管理过程中。最后,还要注重协商化。农村基层治理涉及到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协调,需要通过协商来解决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要鼓励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基层治理的协商过程,促进各方面的合作与沟通。
  2.1.3 坚持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是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原则。在实施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要加强法律体系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其更加科学、系统和完备。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村基层治理的法治化
进程的推进,确保农村基层治理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为了落实依法治国的原则,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应该制定和执行符合法律和法规的政策措施,确保每个决策都是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的。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同时,还需要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的规范化和规则化。

  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农村组织的职责和权限,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农村基层治理的规范运行。只有在规范化和规则化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公平公正的农村基层治理,推动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1.4 坚持民主协商
  民主协商机制的建立将为农村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村民议事会等形式,可以让农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参与到决策过程中,使政策更贴近实际、更符合农民的利益。同时,民主协商也有助于增强农民对决
策的认同感和参与感。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等机制,农民可以选举出自己信任的代表,代表他们的利益和声音参与
到决策中。这不仅能够提高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还能够增强农民对决策的认同感,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农
村治理。
  通过民主协商,农民的权益和利益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在决策过程中,农民代表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为农民争取更多的利益,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这将让农民感受到治理的公平性和正义性,增强他们对农村基层治理的信任和支持。
  2.2 目标
  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体系包括完善的组织架构、健全的制度保障、高效的运行机制和广泛的参与基础,能够有效地动员各方力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群众的
生活品质。
  2.2.1 提高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效性
  提高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效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第一,需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能力建设。这包括培训基层干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同时,要建立健全基层组织运转的机制,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决策的科学性,使其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第二,要加强基层治理的监督与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基层组织的日常运行和决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基层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第三,还需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之间的合作
与协调。农村地区资源分散、问题繁多,一个村庄往往难以独立解决所有问题。因此,要鼓励不同村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共性问题,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建立联合会议、合作社等合作机制,可以提高农村基层治理的整体效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民群众的需求。第四,还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可以建立数字化的基层治理平台,方便村民了解政策、提出问题,也方便基层干部进行信息的收集和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基层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高农民群众对基层组织的满意度。
  2.2.2 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的可持续性
  农村基层治理的可持续性是指农村基层组织能够在长期发展中稳定、持续地发挥作用,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基层治理体系需要建立在长期规划和机制上,注重培养和推动地方的治理能力、自我发展和自我调节能力。通过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培养专业的农村干部队伍、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可以实
现农村基层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农村社会提供长期改善的保障。
  2.2.3 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在经济方面,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加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意味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并提高农村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此外,还应该注重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升农民的金融素养,为农村企业和农民提供更加便利和灵活的融资渠道,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方面,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推动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提质增效。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民子女的教育水平和素质。同时,还需要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更多的乡村医疗机构,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生态方面,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因此,要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推动农村的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提高农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措施
  3.1 加强党组织建设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该使党组织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使党员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加强基层治理体系的建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具体做法包括: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组织结构,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基层治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加强社会化管理,发挥社会组织
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等。要加强民主参与,提高治理效能。加强村民自治的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的机制和制
度;加强村民代表大会的建设,发挥村民代表大会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加强村民议事会的建设,发挥村民议事会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加强村民监督的建设,发挥村民监督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等。加强民主参与,提高治理效能,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
  3.2 强化法治保障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强化法治保障是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确保法律法规与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使法
律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有力武器;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治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农民普及法律知识,让农民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增强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要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加强法律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通过保障法律的严格执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法水平,确保执法公正、严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3 完善民主参与机制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特点和优势,要加强村民自治的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的机制和制度,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建立村民自治组织等方式,确保村民自治的权益得到保障;要加强村民自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
村民的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使村民能够积极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村民代表大会是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组织形式,要加强村民代表大会的建设,发挥其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可以通过选举产生代表、召开代表大会等方式,
让村民代表充分发挥代表村民利益的作用,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要加强村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功能,确保代表大
会的决策和决议得到有效执行。村民议事会是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形式,要加强村民议事会的建设,发挥其在基
层治理中的作用。可以选举产生议事会成员、召开议事会等方式,让村民充分参与村务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加强村民议事会的信息公开和民意收集,提高村民对村务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增强村民议事会的代表性和民主性。
  3.4 加强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综合性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是指针对农村整体发展的产业规划,要综合考虑农村资源禀赋、农民需求和市场需求,确定主导产业和支撑产业,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同时,要注重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农业产业链条延伸是指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衔接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要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管理,推动农产品的加工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要积极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开拓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型销售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可以开展农村技能培训班、设立农民创业就业基地等方式,为农民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创业支持;要加强对农民创业项目的引导和扶持,提供贷款、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创业就业。
  3.5 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要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不能仅依赖村委会、村民小组等传统组织,因为这样往往会面临管理力量不足和管理范围狭窄的问题。为了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治理体系,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等各方的作
用。其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被认为是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和精确度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因此,在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一个健全的农村社会治理信息平台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平台可以实现对信息的采集、传输、分析和应用,从而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
  同时,在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也需要拥有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和技术支持。因为只有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各种问题。此外,还需将农村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技术工具,可以更好地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和质量。
  4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党组织建设是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的关键一环,党组织在引领农村振兴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强化法治保障是确保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正常运行和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量建设以及推进法治文化的普及,可以有效提升农村治理的公正性和规范性。完善民主参与机制是促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的重要途径,鼓励居民参与决策、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有助于增强基层治理的透明度和参与度,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可以促进基层治理体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晓霞.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探究[J].新丝路,2022(9):28-30.
[2] 郭小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政经分开”:目标检视与困局突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6):66-72.
[3]董双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公关世界,2022(9):44-45.
[4] 赵秋倩,夏显力,王进.逆城镇化、乡贤回归与乡村振兴——基于浙中 X 村的田野调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1):54-64.
[5] 蒙慧,娄跃辉.乡村振兴背景下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2(4):53-60.
[6]范平如意.基层治理创新背景下农村法治体系建设研究——以泸州市叙永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9):146-150.
[7]包滢晖,陈晨,伍国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耕文化的传承路径[J].教育文化论坛,2022,14(3):67-71.
[8]秦总根.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农村毒品问题治理研究[J].政法学刊,2022,39(5):39-49.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