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其发展势头迅猛,在多个行业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社会中的运用,希望通过本文能让我们对电力电子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简要介绍;运用;应用展望
1概述
电力电子技术分为电力电子器件技术、变流技术两个分支。一般认为,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的第一个晶闸管是电力电子技术产生的标志,此后,电力电子技术逐渐成熟和发展。而今的电力电子技术是建立在电工原理、电子学、自动化控制三大学科上的一门新兴学科,属于电工类范畴,其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装置及其系统,并且在一般工业、电力系统、电子装置电源、交通运输和家用电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2电力电子技术在现实社会中的运用
我国正在由“工业经济”模式向“信息经济”模式转变,在转变中电子技术的发展将起到了基石的作用。因为高新技术的发展需要电子技术。它将传统产业和信息产业结合起来,促进了信息业的飞速前进。如今,很多高性能的电力变流装置已经被人们接纳,并且广泛的投入使用。这不仅促进电子行业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其他相关行业发展,比如前面所讲的自动控制技术,就能够为其发展提供便利。未来的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还会拓宽,并将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下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
2.1传统改造业
在传统产业的环境中,有很多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因素,人们往往要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行高强度的工作。电力电子技术的出现大大的改善了这一状况,它能把电能转化成劳动力,把智能工作室带进工厂,减轻工人们的工作负担。像化石燃料电站类的行业,工人们通常都是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电力电子行业的出现,给此类行业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2家用电器
电力电子技术也逐渐的普及到各家各户中,如变频空调、荧光灯等等。这些家用电器为家庭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相对的节约了家庭开支。比如,变频空调能够节约百分之三十的电量。除了这些之外,居民家中的电器,比如冰箱等都需要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空余时间去享受生活。
2.3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系统很庞大,我们享受到便利的交通正是由电力电子技术支持的,比如交通中采用直流机,采用变频装置的交流机车,就能够为交通运输带来与传统交通所不同的优势。除了机车外,还有飞机轮船等也需要通过电力电子技术的支持。就算是如今各大高楼林立中的电梯也都采用交流变频调速。在交通运输界,电力电子技术已经毫不意外的成了一颗众家热捧的“新星”。
2.4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的发展能够推动国家的发展,电力系统也需要电力电子技术,所以,当前的电力系统广泛采用该技术。配电系统的不稳定为我们带来很大的烦恼,电力电子装置可以在发生意外的情况下有效的控制电能质量,达到改善电力系统供电质量的目的。
2.4.1高压直流输电(HVDC)
高压直流输电是利用稳定的直流电,具有无感抗、无同步问题等优点而采用的大功率远距离直流输电,输电过程为直流。常用于海底电缆输电,非同步运行的交流系统之间的连络等方面。不增加系统的短路容量,便于实现两大电力系统非同期联网运行和不同频率电力系统的联网;利用直流系统的功率调制能提高电力系统的阻尼,抑制低频振荡,提高并列运行的交流输电线的输电能力。它的主要缺点是直流输电线路难于引出分支线路,而绝大部分只用于端對端送电。
2.4.2柔性输电技术(FACTS)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又称为灵活交流输电,能有效提高交流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设备可分为串联补偿装置、并联补偿装置和综合控制装置。其主要内容是在输电系统的主要部位,采用具有单独或综合功能的电力电子装置,对输电系统的主要参数(如电压、相位差、电抗等)进行灵活快速的适时控制,以期实现输送功率合理分配,降低功率损耗和发电成本,大幅度提高系统稳定和可靠性。
3应用展望
在今后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对节能和环保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完善控制设备和设计专用的电机来有效地提高电机系统的使用性能和效率;其次,为了实现节能和环保,则需要使用中高压直流转电系统,使其实现低能耗及低污染;最后,需要加快解决电力系统中储电装置的设置问题,需要电力系统设计者从控制技术等方面来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对电能储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更好地推动电力系统的持续、稳定发展。
4总结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电网的控制和转换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大功率电能成为其他高新技术的重要基础,这也决定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对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朱懋翔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