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4-04-22 09:11  

  瑞典不仅高等教育发达,科技实力的盛名更是响彻世界。高校为瑞典科技创新能力发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瑞典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做了分析,并从政府和高校两个层面提出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启示。

 

  瑞典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大学创新传统悠远流长,自1447年建立乌普萨拉大学,瑞典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逐渐形成综合性高校和非综合型高校两大体系。瑞典不仅高等教育发达,科技实力的盛名更是响彻世界。欧盟发布的创新测评统计数据显示,瑞典的综合创新能力自2003年来己跃居欧盟各国前列,高校为瑞典发达的科技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瑞典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

 

  ()政府积极营造创新环境

 

  为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瑞典政府提出区域计划。通过颁布鼓励政策、为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创业者同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等多种措施加强创新环境的建设。区域计划鼓励年轻人创业与区域教育政策相结合,教育体制的重点从培养未来雇员转移到培养未来企业家,激励年轻人把个体创业作为一种职业选择。

 

  ()政府扶持高校科研成果走向市场

 

  瑞典政府在全国15所高校设立了控股公司,明确规定这些公司的主要职责是为研究人员申请或转让专利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利用科研成果创办企业。在全国8所重点由瑞典政府划拨专款设立创新办公室,为高校如何实现科研成果与市场对接提供专门指导,为研究人员进行项目研究、科研创新提供高质量的支持与帮助。

 

  ()高校加强与工商业界的合作

 

  1996年瑞典修订高等教育法,增加了高等教育机构必须与周边社区合作,并通报教学和科研活动信息的条款,激发了瑞典高校与工业界合作的积极性。高校通过研发合作和人才互动,实现与工业的紧密合作,将掌握的市场需求信息用于教学与科研,有助于加快学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提高科研成果的商业化程度。

 

  ()高校积极兴办科技公司

 

  瑞典政府对于高校创办科技公司大力扶持,每年都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如奖学金、拨款和贷款等,为科技公司的多个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提供资助。另外随着自身科研实力的不断提高,瑞典高校开始建设相应的基础结构,推动研发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出现在高校周围的科学园技术转让中心企业孵化器就是典型代表。

 

  二、瑞典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对我国的启示

 

  瑞典是北欧发达国家,虽与我国国情不同,但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瑞典高校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确实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政府层面

 

  1.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

 

  完善相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为创新者利益提供有效的制度环境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创新人才提供优越的物质环境保障;提供健全的风险资金市场支持,努力为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构了一个成熟的风险预防机制。

 

  2.转变职能,正确处理与高校的关系

 

  瑞典的高等教育改革表明,高校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只有给予高校应有的自主权,尊重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激发高校内在潜力。政府应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淡化对高校的严格管理,突出其服务、监督职能,放权给高校,让它们规划、负责自身发展,最大程度上释放其活力,展现其各方面优势。

 

  3.充分发挥财政引导作用

 

  首先,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投入政策,落实相关措施;其次,继续支持高校科研投入,切实扩大投入比例;第三,支持设立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形成多元化、多层次资金渠道,为高校科研集聚多方经费支持。

 

  4.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政府作为第三方,应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建立各种基金会,引导企业对科研经费的支持;通过建立科技园等,扩大高校科研成果影响力。当高校与企业实现紧密合作,高校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项目研究;企业为高校研究买单,解决高校科研费用之忧。企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甚至让他们参与技术开发和业务计划,锻炼学生实际动手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校层面

 

  1.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一是引进人才。要改变高校在人才聘用上存在的自产自销现象,通过公开招募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以优化科研团队结构,实现团队最优组合效益。二是培养中青年骨干。高校应为具有潜力的年轻教师开创培养条件,鼓励出国访问扩宽研究视野,支持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提升研究能力,采用联合培养、资助访学等方式培养中青年骨干。

 

  2.建立健全基础结构

 

  20世纪80年代以后,瑞典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更上一层楼,与高校允许教授兴办公司密不可分,而这些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又得益于相应基础结构的不断完善,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当然我国很多高校不像瑞典高校那样拥有雄厚的资金,但国家重点扶持的“211”“985”院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依托人才、科技、知识资源,建设有助于进行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的基础结构一大学科技园。

 

  3.创新科研管理体制

 

  第一,建立以人为本的竞争机制。尊重人的主体性地位,引导研究人员在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展开公平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发展。第二,完善科研评价机制。改变纯量化评价方式,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区分评价标准,按照学科性质设置不同评价标准;规范程序,保证匿名评审;遵循评价规则,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第三,建立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在收入分配中,既要保证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让技术、知识、成果参与分配,又要注重以政策引导分配向科研创新倾斜,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4.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

 

  我国高校应改变传统办学模式,加强与企业联系,了解劳动力市场供需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另外,在寻求校企合作时,高校应克服狭义的创收观,眼光不要只是集中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收益之上,要懂得换位思考,树立与企业实现共赢的互利互惠观念,实现与企业的中长期、宽领域、高深度合作。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高校应顺应新的发展趋势,明确新的发展任务,积极主动承担起推进科技体制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使命。高校科技创新应不断集聚人才优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让创新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强音,积极探索与企业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作者:杨兴东 来源:留学生·下旬刊 20161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