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在新形势下科技发展及科技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从科技研究机构、科技体制制度、科技体制改革在国内、国际所面临的形势与方向等方面,提出一些观点及建议。
【关键词】科技体制;科技问题;体制改革
在最近颁布的《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勾勒出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及图景,规划中提出“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其中要求"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因而坚持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以及建设好创新型国家对中国的科技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形式下科技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1.在我国的科技体系中的科研机构数量过多,整体素质不高,机构重复,各成体系。我国原有的科技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科研机构也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市场改革,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有很好的基础,但这并不能掩盖我们国家科研机构数量过多,整体素质不高的缺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表明,我国的全国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表明,我国从1992年到2010年,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由67W增加到230多W。这直接反映出我国科研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和膨胀,但是却带来了人均科研经费太低,科研人员得不到充分发展等等问题,使得整体的素质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我们国家的科技工作管理体系为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委、国家教委和经济主管部门好几大块,但是都自成体系,管理职权只能在本系统内部发挥作用,使得整体调控缺乏力度,并且管理上也出现较分散、不集中等局面。
2.科研机构体制改革不完全。我国的政府所属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由于涉及观念、体制和机制的重大改变,转制的难度大,所以政府所属科研机构的改革也不完全、不彻底。政府所属科研机构只搞技术创新,不搞体制改革、体制创新,科技工作就会后劲不足。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给科研机构带来活力,让科研机构在科技发展中起到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社会的发展目标提供强大的科技保障,但是在现实中政府所属科研机构的作用被削弱。扩大科研机构的自主权是改革的目标之一,由于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政府职能没有实行重大转变,科研机构的微观管理依然受到多方面的约束。更重要的是,科研经费拨款制度是决定了上级主管部门具有分配经费的决策权,缩小了研究所在资金投向方面的决策权。另一方面,它加大了课题组和科技人员的自主权,造成利益单元小型化,这固然增加了竞争性,但由于是争取到什么项目就搞什么,因而不能保证研究方向,也不易形成科技积累。造成基础性、长远性、超前性项目以及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设置的课题难以开展。由于事业费减少,项目经费又由课题组掌握,造成政府所属科研机构经费严重短缺,整体实力下降。
3.如何处理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科技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的大背景、大方向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之间的孰轻孰重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应用研究及开发研究比基础研究得到了更多的空间,基础类的科学研究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科技与经济一起发展,科技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会让许多科研单位变成经济单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忽视掉基础研究,这是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中所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4.军民技术及军民内部之间技术的长期分离。军民两大研发及产业体系之间长期处于分离状态,造成两大创新系统相当程度的割裂、封闭,已经严重不适应当今军民技术日趋融合、高新技术两用化的趋势。国防科技工业各行业之间,行业内部各院所之间,企业之间,军民之间,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缺乏了解和沟通,有许多重要的有发展前景的军民两用的高技术,不仅军工部门和民间机构都在搞,甚至同一行业内部也有许多单位在搞。虽然各有各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但大都没有突破关键技术,不能形成一定的气候,更不能形成产业。相反,许多单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的研究重复的建设,甚至有的国内的多个单位与国外一个单位合作,都引进国外同一技术水平的不正常现象造成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但又难以调整,形成市场无序竞争和人才、资金等资源的浪费。军民相互分割的管理体制使军工技术和民用技术不能相互适应,造成军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没能考虑民用的前景,也很少考虑利用民用技术;民用技术的开发也很难照顾到军事用途,从而制约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的融合才能更好的发展高技术,为国家、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技术保障。
二、我国新环境下科技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
1.我国国内的形势与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与我国现有的科技体制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状况,与完成调整经济结构,以及社会经济的增长方式的转变的迫切需求不适应;与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的要求还不适应;与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我国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也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一个是对技术的不重视,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对科技引进的速度,拼资源、劳动力和资本,不重视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一个是重视科技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在此基础上的科技自主创新,建立起与国家社会相适应的国家创新体系。
2.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在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经济结构快速调整的重要时期,从上个世界中叶的新技术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及其广泛应用,推动着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引起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是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三、对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提出的建议
1.加强国家层次的科技体制建设。科技宏观管理体制应实行一种复合功能的制度安排,把科技政策同政府在经济、工业、社会等方面的政策结合起来,并注意政策之间保持协调一致,保证各项政策之间的系统性、综合性和连贯性,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等的互动和有机的结合。建立有利于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科技创新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新型体制和运行机制,集中有限的资源,加快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技术源泉和保障。(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与后盾。企业、研究和开发机构、大学是技术创新基本的行为主体,政府则发挥着宏观管理的重要作用。官、产、学、研相互联系与结合,构成技术创新体系。首先要确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建设,增强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加强技术创新最根本的是形成有效机制。(2)加强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健全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已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薄弱仍然是影响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瓶颈”问题,必须根据科技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展先进生产力为目标,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3)建立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科技协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按照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目标,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等手段,打破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之间以及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界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扩大协作、形成合力。
2.加强科技监管,减少“虚而不实”的科研机构。由于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之类的研究机构在政策,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各种“特权”,各部委、省市、研究部门,高校都争相建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急剧增加,不但分散了科研资源,而且成为一些单位、机构争取“学术地位”的工具。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对这中“虚而不实”的科研机构应当要减少。改变政府直接参与的科技评估模式,加强对科技活动的间接管理。加强科技监督,建立独立的评估机构,对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估、监督,对国家的重大计划、知识创新工程、自然科学基金等进行独立评估、监督。推动科技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3.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在面向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下,科技人员的选择和取向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受到经济社会的影响出现行为短期化的一面。因此,为了保持和提高国家的科技实力,政府应该完善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在科技激励中加大力度、完善制度,鼓励更多的科技人员更好的从事科技工作,激励更多的发明创造。对社会而言,要达到提高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提高科技职业的社会地位和目标。我国现今的经济环境为增强科技激励强度,克服激励疲软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4.把高新技术做为重点认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既是知识经济的入口,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我国《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了“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当今世界工业的发展趋势表明,技术创新能力已经取代价格等传统因素,成为企业优胜劣汰的关键。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如果一个企业没有适应市场的需求,社会没有高新技术的支持,那么总体的竞争力肯定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的。因此,要想在新世纪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高新技术的发展是重中之中。
5.加强国际间的科技交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现代科技尤其是高科技往往都是跨领域、跨学科的,单靠一个国家的科技力量往往不能胜任;二是现代科技具有很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也难以承担。我国无论经济基础还是科技基础都比较薄弱。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既可以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又可以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分散风险。在这方面,我们应该采取主动进取的姿态。一是积极参与国际重大项目的投标;二是对一些不损害国家安全的重大科研项目的积极向国外投标。同时,国家还应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引导和鼓励工业界进行跨国性的科技活动与交流,从不同层次、不同渠道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作者:何当,本文来自《今日科技》杂志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