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交通运输产业的迅猛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产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产生,对交通运输经济学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形成了有交通运输基础知识为背景经济分析能力的综合性人才。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宏观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同时,在中观的课程方案和微观的教学方式等也需要进行改革。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主线的培养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创造性以适应交通运输产业和经济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一、交通运输经济学教学面临问题
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交通经济学面临传统教学方式转变的问题之外,由于学科的交叉性,又使交通运输经济学面临一些特有问题。
(一)理论为中心,缺少实践
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或概括,忽视专业理论知识与交通运输实际的联系,以及利用实践演练这个感性认知的途径来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接触的都是理论知识和专业名词术语,缺少对事物感性认识和实践的联系,感受到的是深奥而空洞。
(二)静态的教学过程,学生被动式接受
静态的教学主要体现在授课过程静态性,教师采用“粉笔+黑板”或者“PPT+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教师掌握教学的主动权,学生只能被动适应,丧失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交通运输作为感观性很强的产业,单纯地采用灌输式教学,很难让学生全方位理解交通运输经济,更谈不上学生兴趣提升和创新性思维提高。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变成了由教师填装的容器,他越是填装得完全彻底,就越是一个好教师。这些容器越是温顺地接受填装,他们就越是好学生。教师与学生不是交流,而是发布公报和存储,学生则被动地接收、一记忆和重复。
二、行动导向的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
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理念,形成以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结合高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改革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过程中,以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相结合,理论为主,突出实践。这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一方面做好理论备课。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做好一些相应的实践案例,结合理论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充分与社会接轨,可以引入“三进”,即企业家进课堂、科研项目进案例、学生进企业实习。学生充分接触社会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交通运输经济前沿动态,还可以了解到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模式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
(二)教学方法设计
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灌鸭式”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中心,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创新性、创造性等综合能力为目标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等。
“法无定法,但在得法”,交通运输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一定所有行动导向教学法都适应,应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利用,合理结合。
(三)教学方式设计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提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应随着教学条件的提高不断改进,寻找适合交通运输经济学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方式相结合。做到静态讲解与动态演示相结合,理论分析与软件模拟互相补充。引入场景模拟,软件模拟,实现感受、观看、模拟一体化。
三、行动导向的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教学教改对策
(一)政策支持
一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政策支持,针对交通运输经济课程教学的一系列教学设计,学校学院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场景模拟,软件模拟等需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切实保障实施。
(二)加强师资培养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要求交通运输经济学教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有实际操作能力,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l培养,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初期,对于实战操作和场景模拟等问题,通过邀请企业家进课堂讲实战、讲案例。场景模拟通过带领学生进企业,了解企业流程,企业场景。
(三)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采用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和同行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对行动导向教学的效果进行监控。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特别关注动态的活动评价、教学过程的情景评价、个体差异的客观评价和对活动学习成果的评价,对评价结果分析并改善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作者:刘云龙 李世佼 来源:消费导刊 2011年8期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