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对策分析及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31 07:43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入和发展,中国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逐渐成为世界上的贸易大国。近期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但中国仍然在风口浪尖举办了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参与,这一行为正是中国从贸易大国迈入贸易强国的转折点。但在新时期,我国贸易仍然面临着出口企业规模偏小、规模效益差、外贸层次低、服务贸易发展滞后、货物贸易结构不合理、贸易条件较劣、自主品牌竞争力水平不高、对外依赖性强、国际贸易制度性话语权较低等问题。在分析当前中国贸易面临的多种形势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过渡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科技兴贸;结构高速;创新;贸易大国;贸易强国;转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2-0158-02


  一、研究意义


  作为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国的中国,在全球位居第一,虽然在全球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无论是出口的商品结构还是竞争力,均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新时期下,我国劳动力得到了普遍性的提高,尤其东南亚营商环境的优化与改变,使得劳动型密集产业对于我国出口企业的优势不再,单纯地依靠数量规模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中国贸易的发展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出口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提高产品自身质量、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式,推动我国向贸易强国地位迈进。此外,我国目前在动车、输电技术等方面已经形成中国尖端制造的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也说明,中国贸易具备了走向高端的潜力,如若合理布局、措施得当则可以进一步实现转型升级。


  二、中国贸易现状分析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自1978年至今,已经走过将近四十余年,各方面发生的变化是惊人的。我国经济格局亦发生了不可思议的转变,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总量为3645亿元人民币,截至2017年,已经达到了82.7122万亿元,是四十年前的200多倍,成为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除此之外,在1978年中国的贸易总额仅居于世界第32位,只占世界贸易总量的0.78%。到了2017年,我国贸易总额已经达到4.1052万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1],占全球比重为11.48%[2]。从这些数据和现实的事实可以看出,中国这四十年来,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取得了卓越的战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贸易上所获成绩斐然,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这些辉煌的数据的背后,仍存在着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1.出口产品处于下游,整体实力较弱。目前各类企业的利润还是主要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手机组装、服装鞋类加工等,这些产品的出口主要依赖于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及廉价的土地资源。目前随着东南亚国家营商环境的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因我国劳动力价格的提高而转向其他国家。


  2.外贸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2008年金融危机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的灾难性影响依然存在:我国沿海地区一大批以出口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金融海啸中,因应对能力不足,大批破产。最为严重的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且有大部分的外贸劳动密集企业分布于此,在金融海啸中,由于应对风险能力的不足,很多企业因订单减少、产品滞销而停业,因资金不足、资金链断裂而倒闭。


  3.企业的自主品牌意识不高。我国很大一部分出口企业都是来料加工,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包括服装、食品、电子、家具等行业,生产的大多是那些贴着外国品牌的“中国制造”产品,具有自主竞争实力的品牌很少。2018年6月,美国商务部对中兴的技术封杀又解封事件就是我国企业过分依赖国外技术所引发的企业危机的真实写照。


  4.未能形成实力较强的跨国企业。在我国具有较强实力的、且技术实力较强的跨国企业,只有华为一家,其中在2017年《跨国公司排行榜》榜单评估中,仅有37家中国企业入围。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激烈的竞争是其最显著的标志,如果企业缺乏创新、科研的实力,跟不上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的步伐,势必被淘汰。


  5.服务贸易发展迟缓,阻碍对外贸易的前进。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国际贸易总额16090亿元人民币,其中货物贸易收入继续保持顺差;但是服务贸易却出现了巨大逆差,逆差值达到了1361亿元人民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制造业大国,服务贸易小国”的事实。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1.出口企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中小企业仍然是我国当前对外贸易发展的主力军,但其企业规模较小,利润较低的现状也成为我国贸易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在电子装配、服装制造、化工产业方面,国内的自主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且没有行业联合以及议价机制,在国际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此外,国际贸易形势不断变化,成本不断提高,也同样造就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局面。


  2.外贸整体层次低、服务贸易成短板。外贸发展整体来说层次较低,服务贸易发展相对落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低端产业居多。在国际上,简单运用材料加工进行贸易交易的国家获得的外汇相对较少,反之,也就导致了制约该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局势。因此,无论是之前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国际贸易之路,还是2008金融危机的种种教训,低层次的贸易方式着实不利于我国向贸易强国方向的转变。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着服务贸易,其高低成为了评判贸易强国的标志,相较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我国的服务贸易起点低,发展迟缓,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相对不利。


  3.货物贸易结构不合理,贸易条件较差。首先,货物贸易结构不合理、条件不佳。主要体现在货物贸易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市场竞争力。我国出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低、价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容易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2008年的金融危机即是血的教训。其次,贸易摩擦不断,外围贸易条件较差。低附加值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产品,通常是贸易壁垒限制的对象。此外,市场大多集中于发达国家,未形成多元市场,一旦反倾销,出口企业的低端产品轻则损失惨重,重者可能倒闭;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国内厂家没有形成联合议价机制,彼此之间低价竞争,产品出口到国外后,易被认为是出口倾销。最后,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尤其美国特朗普上臺后动作不断,对中国贸易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比如“301调查”;巴西新任总统博尔索纳罗扬言收紧中国投资公司条件。贸易保护主义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新贸易壁垒出现,贸易摩擦不断,贸易条件恶化,外贸风险加大。4.企业自主品牌竞争力弱,对外依赖性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对外贸易实力挺入,对外贸易方式形成了长期以追求贸易数量、贸易规模和总额为主的局势,忽略了贸易产品的质量建设,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整体的利润水平偏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企业自主品牌竞争力弱,对外依赖性强,核心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出口的产品缺乏核心竞争优势、附加值不高。


  5.国际贸易制度性话语权较低。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在国际贸易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在国际贸易具体规则制定上,却具有与之十分明显的反差。尤其在知识产权制定、技术转让等方面。在现实国际贸易实践中,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政府和企業在参与国际经贸协议及规则制定能力有待加强,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二是企业参与国际规则能力不足,主要体现为企业大多埋头生产,忽视域外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因此企业在“走出去”,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频繁碰壁;三是中国虽为大宗商品(如原油、铁矿粉等)消费大国,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却没有此项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其定价机制被少数发达国家操控,使得中国的市场极易受世界贸易市场的影响。


  四、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对策


  1.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当前,经济全球化向着纵深发展,在整个产业链上,简单依靠低端下游产业贸易必定会出局。新时期,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国际贸易的发展,早日实现我国向贸易强国方向的转变,首先应该推动科技兴贸战略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科技兴贸主要分为四方面:一是大力鼓励企业创新,包括知识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二是加快企业科技成果的产品转变效率,政府可以对科技转变效率高的企业资以财政税收奖励,最终实现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增加;三是尽快实现贸易手段的现代化,例如优化国内对外贸易的各项硬件条件,提高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等;四是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打破技术垄断。可以借鉴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日本在当时对国外的技术一方面是积极引进;另一方面就是加大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要实现科技兴贸,首先要政府加大财政支持、贸易补贴,同时增加科研投入,提高人力资本的整体实力。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推动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强有力实施。


  2.优化产品结构,注重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我国目前的对外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亟须调整。此外,还要加大产品自身科技含量,国家也要合理布局对外贸易的格局。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主要途径就是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大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与人才培养,加强企业的技术转化能力,增加贸易产品附加值,从而实现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


  3.改变传统的货物贸易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优化货物贸易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国际服务业,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整个国家贸易发展的阶段来看,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当一个国家的贸易实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其结构必然向贸易服务业转变,是贸易发展的规律,反映了贸易的升级与优化。当前世界各个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后的主要动力就是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美国的国家服务贸易即为代表,地位稳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当前应该以发展服务贸易为契机,加快我国国际贸易贸易结构的转型。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引导中国企业“走出去”,增加中国企业的世界影响力。当前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问题显著,服务贸易相对落后的局面从另一方面表明我国在服务业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且不可忽视。


  4.加大品牌战略的实施力度,培育国家竞争力。加大品牌战略的实施力度,有利于创造和提升中国对外贸易的国家竞争力。自主品牌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保障,也是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的终极目标。只有拥有坚实的自主品牌,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拥有了自主品牌,企业也就抓住了对外贸易的重点。尽管我国企业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但是还有部分企业目前都是用国外知名企业的品牌生产,为外国企业“打工”[3]。


  5.提升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度性话语权和推进国际市场多元化。拥有国际经贸规则制定话语权是中国要发展为贸易强国的道路之一。中国贸易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主动顺应国际经贸规则演变与重构的趋势,全面提升多边经贸治理参与的能力,积极培育国际规则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谈判;另一方面要推进国际贸易市场多元化,主要途径是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和自贸区的建设,主动依托“一带一路”“金砖论坛”“中非论坛”合作平台,在提升与大国双边经贸规则博弈能力、全力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和规范制定的同时,开辟多元市场,减轻对发达国家的市场依赖。


  五、结语


  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过程是一项长远的计划和使命,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两头抓好且抓紧。一是国家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国家竞争优势,提升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话语权,积极开辟多元化国际贸易市场,促进国际贸易的市场多元化,勇于应对各种挑战,规避欧美国家单一市场带来的风险。二是企业要积极调整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优化货物贸易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从全球发展的视角出发,早日实现中国发展过渡到贸易强国的新阶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