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状透析
教育评价的改革有来自社会的压力,社会不支持,政府不认同,家长不理解,这些无形的压力,使得教育本身对评价的改革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而教育基层管理者,茫然不知所为,如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现实与课改要求的反差,不得不令我们去反思。
一、高中语文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分析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领域中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课改前的评价理论、方法和制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
(1)评价目标的片面性。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教师在备课时,未抓住完成该教学目标的关键。认知性任务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目的,教师不应只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而不考虑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应包括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更有各种能力的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也许包含着创新意识,可是教师只抓住认知目标不放,忽略其他目标,怕影响教学进度,完不成认知目标。
(2)评价追求完美性。
传统评课标准,往往强调教学程序的井井有条,环环相扣。公开课、观摩课,教师不敢自然生成,生怕“漏洞百出”,教师希望学生按课前设计学,然后答问,整个教学过程“丝丝入扣”,结果往往表演课,演员主角是教师,学生则是配角,是观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教学过程好似一杯白开水,观后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收益甚微。因此,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要教师引导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究者。
(3)忽视学生主体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有十分完备的评价指标,每一项指标都有明确的要求。结果我们会发现,许多观摩课的设计就是为迎合评课标准而设定的。然而,课堂教学既然是为学生服务的,理应围绕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求来设计,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传统的评价标准的弊端和局限性,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我们不得不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4)评价内容的狭窄性。
目前课堂教学评价的最大误区是忽视思维因素。我们认为,一节课的评价标准是多方面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诸多指标中,我认为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重要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说,评价一节课是否好课,关键是观察该节课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进入了课堂,其思维结果是否得到尊重,其思维能力是否得到锻炼,思维品质是否得到培养。只关注学生缺乏思维因素的“动”,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忽略了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目标的达成,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最大误区。从思维层面分析,教师们为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提出的问题,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缺乏思维因素的。例如有位教师执教《小狗包弟》时,就向学生一连串地发问:“你见过小狗吗?”“你们知道老师今天要上什么课吗?”“你喜欢小狗吗?”“小狗能勾起你哪些有趣的回忆?”还没转入正题,学生已经被追问得晕头转向了。而且,教师所设的都是些肤浅的没有思维深度的问题。
另一方面,超出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总结李白的《将进酒》的艺术特色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李白的作品和我们过去学的杜甫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区别?各有什么特色?他们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怎样?”当问题提出时,学生即目瞪口呆,一脸茫然,问题“卡”住了,怎么办?只好由教师自己出示“答案”。这样的问题大大脱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
(5)评价缺乏日常性。从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工作本身来看,缺乏日常性、可控性。往往重视教研课、比武课等的评价,忽视日常性评价。只重视学校教学管理者的评价,忽视了社会、家长、学生参与的评价。使评价缺乏应有的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增大了评价的主观性、片面性。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究其原因:
(1)教师思维僵化。教师思维严重滞后于新课改的需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必须树立民主的师生观,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学的认识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永远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被动的。
(2)课堂教学序化。用僵化的方法,来评价变化发展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何异于“刻舟求剑”?
(3)应试思想固化。以追求“升学率”为教学目标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农村基础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应试教育评价体系的导向强化作用下,为了实现学生及家长“跳农门”的理想,导致重结果轻过程现象,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长期被忽视。
三、针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树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新观点。教师要转换思维,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准确把握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正确定位,找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参照点。加强学科基础理论建设,建立素质教育观下的语文课堂评价体系。
(2)把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立足点。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立足语文培养目标,素质教育要求;立足于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的转变,教师本身的提高和发展,发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杠杆作用。
(3)开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增长点。丰富学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使评价内容更加全面化、科学化、合理化。实施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以下特征:①形成的而非终结的。不否定结果评价,更重视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发展、推理与创新能力的显现。②多元的而非单一的。从多元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评价对象全体;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标准多面;评价的方式多样。③互动的而非单向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注重评价中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与认同。④发展的而非奖惩的。承认学生个性差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相信学生的判断能力,承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立价值,尊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尽管偶尔也会使用一些必要的奖惩,但它的本质特征是发展的而非奖惩的。
第2篇:合作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生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可以说是高中生素质教育的一个基础部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善,积极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语文教学内容。合作教学方法区别于一般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与教师充分地融入学习氛围中,帮助学生完成语文课堂学习任务以及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相关分析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解决教学方式太过于单一化,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高中生大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语文,没有真正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不仅降低了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其次,在高中语文课堂利用合作教学方法,但是在课前教师并没有充分地对课程内容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没有提前告知学生当节课需要准备的材料,教师自身也没有做好合作教学的准备,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严重降低。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习惯性地让学生扮演接受者的角色,没有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高中语文对高中生来说应该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主动学习不仅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会让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高中生并不能充分开发自己的思维,不仅降低了课堂效率,而且对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产生了阻碍。
二、合作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具备合作意识,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和互动,利用一些文章引导学生通过朗诵、表演、情景对话等形式进行有效合作和互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且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与教师进行随时沟通,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学习没有阻碍。教师要增强互动合作的意识,而且要在教学中牢固树立地位平等的观念,充分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增强学生的个人观念,让学生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在互动合作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进行互动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高中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运用合作教学方法,不只是课堂教学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及课后都是需要教师随时跟踪的,这样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教学前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准备好教学工具,并告知学生将要讲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堂上才能够与教师相互配合,以达到促进语文教学课堂效率提升的目的。另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大胆地提出假设和问题,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要主动配合教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与教师的良性沟通和互动,而且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对语文内容进行有效的讨论,在营造课堂氛围的基础上,使高中语文教学整体质量和水平有大幅提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之外,还要在课后给学生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针对学生不懂的知识点、问题、难点给予帮助和解决,使学生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对有争议性的问题,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分析问题,不仅能够有效地利用课堂剩余时间,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提高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现如今,合作教学方法已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教师要根据高中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高中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合作教学,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都要重视合作教学,不仅能够充分激发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而且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