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次矛盾论在水溶液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4-04-30 16:36  

  摘要: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本文以实例题阐述如何利用主次矛盾论分析解決高中化学水溶液中存在的存在几种矛盾关系,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关键词:高中化学;水溶液;主次矛盾;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之一,起主导作用的主要矛盾在地位上支配着次要矛盾,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能力的渗透和培养是中学化学教学重要任务之一。引导学生注意分析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的主次矛盾


  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O-3、HS-等在水溶液中既存在电离平衡又存在水解平衡,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考虑是电离平衡还是水解平衡占优势。


  【例1】在NaH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为什么?若在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AlO2溶液,会看到红色加深并有白色沉淀生成,理由是什么?


  分析:HCO-3同时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若电离HCO-3CO2-3+H+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溶液显酸性,若HCO-3+H2OH2CO3+OH-水解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显红色,可见HCO-3水解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NaAlO2溶液中存在AlO-2的水解AlO-2+2H2OAl(OH)3+OH-与水解产物Al(OH)3跟NaOH中和的矛盾。由于Al(OH)3是比H2CO3更弱的电解质,AlO-2比HCO-3的水解程度更强,溶液显较强的碱性,NaAlO2与NaHCO3两种溶液混合后,HCO-3处在碱性更强的环境中,其水解受到抑制,HCO-3电离平衡就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而AlO-2的水解与HCO-3的电离相互促进,发生如下反应HCO-3+AlO-2+H2O=Al(OH)3↓+CO2—3,因此观察到红色加深并伴有白色沉淀生成。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与溶液体积变化的主次矛盾


  【例2】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H+浓度变化如图所示。b点前为什么c(H+)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b点后为什么c(H+)随水的加入而降低?


  分析:在加入水的过程中,存在着醋酸的电离使c(H+)增大和稀释使c(H+)减小这一矛盾体。H+的浓度大小取决于溶液中n(H+)、V(溶液)两者的相对大小。b点前,冰醋酸的电离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溶液体积变化为矛盾的次要方面,即n(H+)的增大幅度比V(溶液)的增大幅度大,c(H+)随水的加入而增大。b点后,溶液体积的增大成为主要矛盾,即以稀释为主,因此c(H+)随水的加入而降低。


  三、弱酸碱的电离与其对应离子水解的主次矛盾


  在同一溶液中,弱的酸、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其对应的离子又存在着水解平衡,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两者都考虑,则问题很难解决,此时也需要分清矛盾的主与次,肯定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


  【例3】把0.2mol/L的氨水和0.1mol/L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分析混合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假设两种溶液的体积均为1L,则两溶液混合后,生成NH4Cl的物质的量为0.1mol,氨水过量0.1mol。首先确定溶液的酸碱性:此时,溶液中存在两种平衡,即氨水的电离平衡NH3·H2ONH+4+OH-与NH+4的水解平衡NH+4+H2ONH3·H2O+H+,若NH3·H2O的电离平衡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溶液显碱性,若NH+4的水解平衡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溶液显酸性。因为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以氨水电离平衡为主要矛盾,从而忽略NH+4的水解,溶液显碱性,故c(OH-)﹥c(H+),由NH4Cl=NH+4+Cl-知NH+4与Cl-的物质的量相等,但考虑NH3·H2O又电离出了一部分NH+4,所以c(NH+4)﹥c(Cl-)。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为c(NH+4)﹥c(Cl-)﹥c(OH-)﹥c(H+)


  综上所述,反应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依次为首先有浅黄色生成,然后产生黑色沉淀,即前阶段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导,后阶段以复分解反应为主导。


  复杂的事物往往是由两个以上的矛盾构成的,其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矛盾,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运用矛盾论来分析解决物质在水溶液中所发生的行为,特别是在包含诸多因素影响下的化学变化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或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又应注意到,主次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条件的改变,两者可能发生转化,要养成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者:彭春迪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