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道德教育在高职思政课中融合的必要性初探
发布时间:2024-04-19 10:06  

  摘要:进入新时代,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在高职思政课教育中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日益重要。文章分析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求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伦理道德融合的新思路,力求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伦理道德;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育


  伦理与道德内涵相似,都是探讨关于人们行为品质的善恶正邪,乃至生活方式、生命意义和终极关怀。伦理学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德性、人格、价值、理想等,更具客观性和社会性,道德则更具主观性和个体性。在今天,由于社会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人类的活动领域,人类在面对自己创造的前所未有的生活领域中必须直面所出现的各种道德问题。同时,在价值多元化和信息化的冲击下,人们对道德判断、行为选择和对真善美的审视往往带有复杂性,许多伦理问题也由此而产生。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萨顿在《科学史与新人文主义》一书中提出“应当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伦理的渗透和影响,建立一种新的科学伦理文化,即科学人文主义的文化”的观点。恩格斯曾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罗国杰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非常强调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应负道德上的责任。”


  一、伦理道德教育在高职思政课中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科技应用的主要承担者,其伦理道德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社会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国民人格和公民个体人格能否全面发展。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新的态势、新的难题和挑战,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志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国性重大会议上多次强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问题。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目标上除了要体现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要求,还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在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大环境中,怎样把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理念付诸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跟社会无缝对接,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准职业人”,他们的伦理道德水平高低充分体现在他们的职业活动中,从而对社会职业道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谈到伦理道德就必须敬重并履行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意味着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总有个界限不能逾越,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康德那里“善良意志”实际上就是“义务心”,他认为人必须克服自己各种各样的例如:欲望、自私、自负、喜好等的主观障碍和限制,只有出自纯粹的义务心的正当行为才是合法和符合道德的。同时,现代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基本道德义务规范的“底线”要求。


  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功能和内涵,技术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技术存在的不合理性,高职生要成为具有批判精神而不是对社会反思的“单向度的人”。马克思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当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大学生是科学知识的传承者,传播者和运用者。要有一种“义务心”,遵守普遍的道德规范,在我们将精湛的技术奉献给社会,运用科学知识造福社会、报效祖国,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应服务于人类的进步事业,造福于人类的和平与幸福,同时,伦理道德给我们指引了一种超越个人的功利追求,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这为处于困惑与迷茫中的青年学生树立了灯塔,使自己摆脱愚昧、扩展视野、获得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


  自古以来,知识分子都有作为人的良心,他们大多关心黎民疾苦,热爱自己的国家,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而奉献的强烈事业心。因此,我们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才显得尤为重要。让大学生怀着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雄心壮志,为自己所向往的职业而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二、高职思政课伦理道德教育的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中务必紧跟新时代变化,不断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而目前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及改革中存在四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本科教育培养人才目的不同,方案也应不同,高职教育有它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不但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五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与法治观,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以外,还应将伦理道德教育明确纳入教学的内容体系。而现在伦理道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教学体系基本上是相对脱节的,这使高职学生在工作、生活中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时可能会产生何种社会后果,自己应当承担何种社会责任,遇到复杂的伦理难题时应该如何处理等种种问题时容易无所适从,是非难辨。这种只重视传播知识和规范的思想政治理念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人才。


  从教学目的上看,教育目的定位不清。我们应该思考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定位的是培养“技术人”还是“社会人”。不能把伦理道德教育仅仅看成是一种既成的价值传递,伦理道德应该视为人生活动的一种方式,因此不能忽视伦理道德教育的目的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性和规范性的,伦理道德教育应在这种规律性、系统性和规范性的课堂教育中,有意识地进一步引导学生完成伦理道德社会化的塑造。


  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当前大多高职院校侧重强调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伦理道德的共性要求,面对各行业不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相当一部分思政课教师认为那是实习单位的事,或者留待學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再自行领悟和学习。


  教育工作者的功利性。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把伦理道德教育教学简单地等同于一种谋生的职业,这种情况下,职业利益将使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伦理道德在防止引发社会伪善之风的真正精神实质,导致一批批“精致利己主义”者在功利环境浸淫下催生。


  三、高职思政课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社会活动。高职院校培养的既是“社会人”也是“准职业人”,而不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的。那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应有的实效性,教学活动就不能脱离社会环境,不能脱离时代大环境的变化。


  (一)大力推进、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


  教学改革中,尝试运用课程思政理念,使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一个能够与人才培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相衔接的开放体系,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合力的最大化,使伦理道德教育有的放矢。不同学科之间的理论和内容可以相互紧密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政治学、伦理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它从众多的学科中汲取知识,借鉴研究方法。单纯涉及哲学层面的理论讲授不足以帮助学生知其所以然。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各门专业课程的探索精神、伦理道德理念,以至在讲授过程中有理论有内容不会显得空洞无力,并能打通各学科之间的隔阂,开阔胸襟,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昂扬、奋进之精神。如,每一门专业课程发展的艰苦历程,每一次重大的发明和创新都是在无数次失败的艰难探索中获得成功的,让学生了解到许多科学家为推动社会进步、造福人类不懈奋斗的精神;明白到理想的实现需要扎实和丰富的学识积累为支撑;明白到人类探索活动是精细、复杂、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我们需要一种认真踏实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


  (二)落实实践教学


  道德教育重在“行”,因此,要充分利用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质的渗透教育。如,可以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和学习身边的榜样,或请匠人进课堂,听工匠亲自讲述其成长及奋斗的历程,让工匠知识、工匠形象以及工匠精神深入学生的脑海中,有助于高职生在繁杂的世界里找到真知,自信前行,让他们在就业后积极投入到社会建设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在道德认知上得到内化和提升。


  (三)多开展伦理学或文化素质教育类的讲座


  从各种讲座,尤其是伦理学或文化素质教育类的讲座中汲取知识和能量,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光立足于课堂讲授,而且也重视以校园为依托,面向校园与社会。高职教育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和谐的人。身心和谐的人不但身心健康及自身知识、能力的提高,更应该是一个有家国情怀之人,懂得关怀他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和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人。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提高政治站位,以及社会责任感


  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及提高对伦理道德理念的研究水平的同时,也要系统地参与伦理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培训,鼓励他们研究与各专业相关的科技伦理问题,开设与各专业相关的科技伦理道德教育课程,真正担当起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有效利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阵地,使伦理道德教育更好地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产生应有的社会影响,在解决与伦理道德有关的重大现实问题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作者简介:李敏霞(1975-),女,广东江门人,硕士,講师,研究方向:哲学。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