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越来越深入,农村发展问题又一次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甚至被放到国家考虑的最高层面。如何解决农村面临的实际问题,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成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重点。本人只是结合自身农村工作经历和对农村的了解来剖析农村发展的瓶颈,并期待为农村发展带来更大机遇。
【关键词】农村;经济;缓慢;机遇与危机;举措
随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农村、农民、农业相应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农村的发展和城市发展却越来越差距拉大。农村发展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农村经济发展的缓慢不得不让我们尽快想办法解决。随着农村发展中遇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解决其长远发展大计已经迫在眉睫。
思想观念陈旧、还没有形成一定支柱型产业发展项目、工业化程度低、网络通信不完善、基础设施落后、基层组织不得力、矛盾焦点多、农民收入绝大部分还是靠外出打工所得、很多农民还是只求吃饱不求发展等事实是中国大多数农村的现状问题的突出表现。虽然在国家大量惠农政策的扶持下,中国的农村这几年实现了历史以来最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自身固有的一些实际问题,农村发展依然举步维艰。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农村经济到底该怎么发展?农民该怎么才能增收?村支两委该怎么带领全村村民来打破现有的不利发展局面,从而实现全村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将以自身经历为基础谈一下体会。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整个国家对于农村整体发展规划的影响,也有农村自身的很多问题。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农村的发展是跟上了改革步伐的,从国家改革开放一开始村民就开始走出了家门在城市里成为了工人,农民的生活水平自此逐步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该实现转型时绝大多数农民都没能实现有效转型,也正是因为此才出现了今天这样发展困难的局面。这个转型,不仅是个体农民,同时就是很多村支两委也没能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失去了一个彻底改变全村发展面貌的大好机会。
一、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太弱。应该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各类公益事业才能得到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不断完善。只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的服务功能,才能为发展本村经济、促进村民增收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了,加快本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优化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等才有物质保障。再一点村级集体经济应该说也是本村党组织凝聚群众力量、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由于没有经济收入,许多农村在做很多工作时就多了不少的难度,完全依靠上级政府部门的扶持,这种输血式发展方式是不能维持多久的,应该说这对于村委开展工作也非常被动。如果说要发展,村里没有自己的集体经济作支撑那就真是难上加难。
二、遗留的历史问题较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很多地方集镇开发土地征收的增多,农村矛盾的焦点增多了不少。同时由于以前的许多矛盾的累积,干群之间矛盾较为突出,这对于农村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极其不利,这影响了农村日常工作的开展,甚至是一些很好的发展项目,也由于这种不信任被搁置。
三、村民观念的落后,村民新观念的转型较难。由于农村受教育程度还普遍偏低的和受以前生活困难的历史阴影的影响,加之农民对于国家政策了解往往并不全面,进而导致他们自己不但不主动接受新事物,就是在政府出资引进外来开发,自己受益的时候也是心存疑虑,这让农村工作无形中增加了很多难度。
四、对于土地依赖太大。从农村的实际来看,农村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基本都得从土地上来作文章,这对于人多地少的村来说无疑增加了发展的难度,而农村的土地却又是在越来越减少。农民不愿意随便就把土地转租出去或拿来实验新项目,只是每年安安稳稳地收获一点粮食以供生存,没有让土地发挥更大的效益。这对于农民虽是出于眼前的一种自保考虑,但是是却不具备持续发展。
五、个体经营的局限。三十几年前实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大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体小经营模式却无法再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农户耕地规模经营太小所带来的问题是劳动生产率极低,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弱,不利于农业的机械化等,在开放的国际国内条件下这是没有市场争力的。这决定了农户的经济来源还是主要靠年轻人在外打工所得。这样的经营模式决定了村民也就是只求吃饱而根本没有个更大的发展。
六、政府引导没切合实际。一个地方的发展政府引导是关键,但是如果政府的引导没能结合这个地方的具体实际,那么引导以及资金的投入反而是适得其反了,甚至还会在群众中形成是政府在拿国家的钱前来乱花等不良现象,也会导致群众对于地方党委政府的不信任。由于以前政府在农村发展的很多发展项目都以失败告终,这不仅费去了政府大量人力和国家的大量财力物力而且这对于群众的财产造成了损失,导致的结果是很多村民对于地方政府的不信任。
七、村支两委对于抓发展的不得力。“俗话说干部带头,群众加油”,虽然现在农村的村干部的素质提高了很多,村支两委都能站在农村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来考虑,也有自己的发展思路,并且也都愿意为全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一班子人真正用在抓发展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太少、路子还是太窄,村里的发展速度还是太慢。再一就是村干部不能着眼村里实际,在带领全村致富的同时把自己也发展起来,或者在发展自己的同时把全村也发展起来,缺乏统筹兼顾的能力,两者没能有效兼顾。
八、农户资金技术的缺失和对市场信息的了解不足。这几年以来随着农村越来越多的孩子上大学和越来越多的外出无工作意识到在外打工的艰辛,加上国家对于农村创业的扶持,有不少人都有回家自己创业的打算,并且先后也有一批人在家搞了一段时间,有很少部分发展起来了,但更多结果都由于资金,技术和市场等因素导致失败。资金、技术和对市场信息了解这都是作为一个在农村创业者该了解和掌握的。正是因为这些基本要素的缺少,农户不会创业也不敢自己来干点事,农民失败不起。没有农民自己的创业,完全靠在外面打工农村那是富不起来的。
在国家大力扶持“三农”的大历史发展机遇之下,能否抓住机遇是事关农村是兴盛还是再次落后的关键。结合个人工作经历,本人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切实转变农村面临的发展缓慢局面。
一、改善民生是根本。群众才是干好一切事情的主力军,一切都得依靠群众,一切都要为了群众。在改善民生方面,必须体现出群众才是主人这个根本。村里对于该群众表决的事就坚决要群众表决,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该公开的就必须要做到公开。村委一班人要自觉接受好群众的监督,尽可能的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以改善民生促进团结,进而带动发展。
二、政府帮助支持是关键。由于农村现在基础差底子薄,没有政府的指导和政府在项目、资金的帮助支持,仅靠本村人自力更生发展是不行的。在这要说明的是,对于农村在项目和资金扶持上应该集中化使用好,办一件事那就要办好,发展一个项目那就要发展好。通过政府和村干部带头在村里把一两个项目好好的发展起来,逐步扩展开。在这一定要避免的是形式工作和假政绩工程,要实打实的来,绝不来虚的。
三、规模化产业发展是农村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大的市场竞争之下,只有把曾经的农产品变成市场的商品,地里种的东西不再仅仅是用来自己家吃而要换成钱,经济水平才能提高。规模上不去,数量、技术和效率达不到又怎么去实现这一伟大转换呢?走规模化、产业化和合作化是必由之路。
四、提高村干部能力,加强村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是核心。村干部作为村里发展的领导者和群众的带头人,村里发展的好与坏与村干部的能力、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直接的关系。一届村干部的优秀与否不仅仅是占用几年时间的关系而最主要的是错失了村里向前发展的大好机遇,机遇期的错失意味着的将是整村发展的落后。同时村干部的个人魅力对于全村的发展工作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村干部的廉洁与否对于一个村的发展,一个村的风气建设,一个村的团结等都有直接的决定因素。做到全村发展,村支两委在思想上首先要发展一步。村干部要带头,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不是为做面子工程而是要实现带头把产业发展好,带头从产业发展上赚到钱。
五、引进外来投资是重点。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固有的经济实力和投资毕竟太有限,通过引进外来的公司、企业或小厂来投资不仅能解决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能活跃当地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好群众的生活,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进而也就解决了农民对于土地拿来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
六、鼓励个体农户发展新兴项目和自己创业是动力。通过在外面多年的打工,很多人在思想上要解放了许多,在眼界上要放宽了不少,家庭经济实力也夯实了一些。很多的村民还是有在家来发展点什么项目的想法。对于有这些想法的政府和村里都应该要大力支持,应该要大力为这些搞发展的群众提供帮助,同时要积极做好引导,要尽量减小农户的风险。农村很多地方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毕竟还处在摸索和初步实施阶段,农民的创业对于发展规模产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七、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一个地方的发展,抓好教育始终是一个重点。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让农村有志年轻人走出去,让其离开农业为在非农业部门就业创造条件,实现多渠道就业,让更多的人在外有更大的发展,也不断提高农村的软实力。引进来也是农村发展的重点,通过对农村和其他已在外有所作为的人才的引进来提高农村的经济实力,通过对专业人才的引进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另外通过对有经济实力的公司、企业或一些厂进行引进,促成其在农村投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走好每一步都很重要。对于抓好眼前的机遇,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步一步实施。只要大家团结,只要有国家对于农村发展的大力支持,只要有农村各村支两委的齐心协力,那么农村的发展缓慢现状和农村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都能一一得到解决,农村日后的蓬勃发展也将完全可以实现。本文来自《农村经济》杂志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