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是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培养工业技术专门人才的学校。它的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学院,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延安迁至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与原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合并,仍定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1946年9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张家口解放区,学校从张家口撤离,辗转迁移到老根据地河北省建屏县(1945年10月为纪念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烈士而建,1958年与平山县合并为平山县)柏岭村继续办学。后学校由柏岭易地井陉煤矿矿区。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与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工学院。1949年秋,华北大学工学院由河北井陉迁到北平(现北京市)。1950年9月,接收中法大学本部和数理化三个系。1952年初,华北大学工学院改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4月2日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经历了抗日战争的烽火和解放战争的烈焰,在艰难的条件下办学,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工业技术专门人才和高级领导干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一、历史沿革
1940年,中国共产党创办了我党历史上第一所培养科技人才的理、工、农综合大学——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中共中央根据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形势,决定将延安大学(包括自然科学院)迁移到东北解放区。1945年11月1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专门接见了延安大学有关领导和自然科学院全体教师,讲了国内形势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指出学院到东北去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开辟新解放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特别是要在文化教育战线上作开辟工作,使东北青年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参加解放斗争。
1945年11月15日,自然科学院20多名教师和100多名学员从延安出发,经月余行军,途经陕西绥德、葭县(今佳县),在山西临县碛口过黄河,到晋西北后经朔县、兴县、岢岚、五寨、左云、丰镇,在阳高乘火车,于1945年12月24日晚到达张家口附近的万全县孔家庄。原计划经热河(现承德市)进入东北解放区,但由于热河、锦州等地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切断了赴东北的要道。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请示中央,去东北的路不通,晋察冀边区的工业企业很多,很需要技术人才,建议把自然科学院留在华北。中央同意后决定将自然科学院留在张家口市,与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合并。
二、学校概况
原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组建于1945年9—10月间。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工业部曾在保定阜平设有工业训练班,培养一般工业技术人才。1945年8月宣化解放后,移至宣化。日伪统治时期,在宣化设有工科实业学校(采矿科),在张家口设有交通学院(两地解放时,两校尚有一些设备,师生当时能到校者数十人)。抗战胜利后,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决定,以工业训练班和接收的两个日伪学校为基础成立“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受边区行政委员会直接领导。校址先在宣化城内,后改在龙烟铁矿大楼,1945年12月迁至张家口,以长胜大街日伪蒙疆交通学院旧址(现张家口市桥西区永丰后街副1号市第九中学分校)为校址。校长为边区工业局副局长刘再生,副校长陈琅环。1946年1月8日,在《晋察冀日报》上刊登了招生简章。
1946年1月23日,原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与到达张家口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合并。延安自然科学院副院长恽子强任校长。恽子强同志感到自然科学院这个校名虽响亮,但牌子太大,从主客观条件上讲还是叫专科学校好,更名符其实,因此他建议合并后的学校名称仍定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校长以下设教导处(处长阎沛霖,后王甲纲接任并兼党总支书记)、总务处(处长田民青)、秘书室(主任李华楫)等部门。
1946年1月至4月,学校的学员陆续扩充至200人左右,主要由四部分人组成:一是延安来的,绝大部分是自然科学院的学员。二是晋察冀根据地老区来的干部和学生。三是从国统区平、津等地经我党地下组织介绍来的青年学生。四是原宣化工科实业学校的学生。
1946年2月,通过考试测验,学校将全校学生划分为四个教学班次:一班(文化程度相当于高中三年和大学一年,其中不少是延安自然科学院和平津来的大学本科生,拟半年后分科),二甲班及二乙班(文化程度相当于初中毕业到高中二年,拟二年后分科),三班(文化程度相当于初中毕业,拟三年后达到分科程度)。班主任分别由陈殊、夏讷、孙桐(安其春)、马恩沛担任。每日学习时间为10小时,课程有数学、英文、制图、物理、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等。学校还建立了严格的考试制度和批改作业制度。此外,还安排了下厂参观实习。1946年2月24日,校长恽子强在《晋察冀日报》登载启事,招收第一班和第二班插班生。1946年3、4月间,通过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叶剑英和北平党组织的帮助,学校派部分教职员和学生分头多次到北平购置示波器、分析天平、绘图仪器、化学实验室用品、经纬仪、计算尺以及多种图书。其中胡瑞琪、于恒、陈朗3人,在1946年4月21日押送21箱器材由北平赴张家口,途经青龙桥时,遭到驻守国民党军队非法扣押,后经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团交涉,方予释放。在恽子强校长亲自领导下,学校建立了化学实验室,可供分析化学、普通化学实验之用。建立了制图教室,有较好的设备和模型,可供50人使用。学校从延安采购了相当数量的马列主义书籍和党中央出版的书刊,加上从北平购得的图书,建立了拥有数千册政治及中外文技术书籍的图书馆。1946年7月,华北联大还赠送给学校数千册日文技术图书。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及政协决议,组织22万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由此爆发。全国局势突显紧张,各地、各部门迫切需要干部。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原定的长期培养的教育方针已不能适应客观形势。因此,边区行政委员会决定将学校改为理科高中性质,不设科系。第一班暑期毕业学员按志愿分配到有关机关或工厂,在工作中去学习。第二班仍按原计划进行,到1947年暑假学完高中数理化课程。对第三班学员进行调整,年龄较大、程度较高的,转入商科职业学校;程度不及高中的,转入市立初中;同时招收一部分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程度的学员入学。根据上述决定,当年8月,第一班学员中,除8人暂时留校,随恽子强校长继续学习化学分析等课程外,大部分学员分赴宣化钢铁公司、新华冶炼公司、雁北机械工作室、地矿研究所等处参加工作。还有少数教师及学员去了东北解放区。
三、后续发展
1946年9月,军事形势紧张,国民党傅作义部队进攻张家口地区,上级决定学校向蔚县暖泉镇迁移。9月17日,恽子强校长作了迁移动员报告。由部分同志组成运输队,负责学校图书、仪器、设备和生活物资的转移工作。1946年9月19日晚,学校撤出张家口市,师生员工一行人先乘火车西行到山西省天镇,休息两天后,开始行军,经阳原县一吐泉、揣骨町镇、蔚县阳眷镇(其间过桑干河,翻箭口山,越五岔岭),于9月26日到达目的地——蔚县暖泉镇。暖泉是察南大镇,镇子里有暖泉三池,主泉名“逢源池”,因冬不结冰,故名暖泉。暖泉镇有不少砖瓦大屋,各班分组住进老乡家中,一面因陋就简按原教学计划继续开课;一面准备在暖泉镇作长期安排,学校曾让二甲班曾宪林等同学进行地形测量,以备改建校舍。
1946年10月,国民党傅作义部队偷袭张家口市,我军于10月11日被迫撤出。由于形势进一步恶化,学校决定立即撤离暖泉镇,迁往山西省灵丘县。10月19日早上出发,分批沿公路行军。总务处几位同志尚未离开时,敌机飞临暖泉镇上空,并投掷炸弹,临时校部所在地被炸,烧毁一些房屋,但无人员损伤。队伍行进途中又遇国民党军飞机用机枪扫射,大家分散扑倒于田垄旁边,幸无伤亡。再继续行军途中,接到边区教育处长刘皑风的电报,要求学校改迁到河北省建屏县。后经灵丘县马岭镇,顺唐河到达马驿镇,过沙河,经阜平县城南庄,穿灵寿县境,逆滹沱河而上,过南岗直向建屏县柏岭村进发。1946年11月初抵达建屏县柏岭村。
1947年1月,学校与晋察冀边区铁路学院合并,成立晋察冀边区工业交通学院,原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改为该院的“预科”。1947年6月至8月,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边区各部门急需技术人员,部分学员先后分配了工作。1947年9月到1948年9月,学校有一批学生到东北继续学习,后派送原苏联留学,去苏联留学的有李鹏、贺毅、崔军等人。1947年12月,根据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的决定,学校由柏岭村迁到井陉煤矿老矿区,定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
1948年9月,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和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工学院”,校址在井陉煤矿新矿区。1947年7
9月间,华北大学工学院由井陉迁到北平。1950年9月,接收中法大学本部和数理化三个系。1952年1月1日,华北大学工学院改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4月2日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四、著名校友
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的主要领导有:
恽子强(1899—1963),曾用名恽代贤(系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活动家恽代英之四弟),祖籍江苏武进,生于湖北武汉,著名制药化学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先后在南京高师、长春吉林师范、上海中法大学等校任教。1942年到苏北阜宁、安徽淮南新四军根据地参加创办医学院,筹建制药厂。1943年徒步8个月从安徽淮南奔赴延安,先在延安军工局工作,1944年任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副院长。1945年11月与自然科学院20多名教师和100多名学员一起从延安出发,于1945年12月到达张家口。1946年1月任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校长。1947年1月任晋察冀边区化工研究所所长。1948年9月任华北大学工学院副院长、代院长。1949年6月协助中宣部长陆定一筹建中国科学院,曾任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党组书记,办公厅副主任,编译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系中国科学院第一个分院)副院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被任命为数理化学部常务副主任。
王甲纲(1916—1991),云南富源人,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从广州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毕业,1937年到延安,在安吴堡青训班和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4月—1945年11月先后在河北唐县华北联合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担任指导员、宣传干事、教干科长等职。1945年11月带领延安自然科学院120多名师生从延安出发,于1945年12月到达张家口。1946年任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教导处处长兼党总支书记。1947年1月任晋察冀边区工业交通学院教务处副主任兼预科主任。1947年12月任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校长。1948年9月调中央军委三局研究电波传播,任中央军委电信总局干部处处长。1949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人事司司长和干部司司长。1956年夏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代理党委书记。1978年5月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的著名校友有:
李鹏:1928年10月生,祖籍四川成都,生于上海,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月—1946年9月在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一班学习。曾任电力工业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总理,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黄毅诚:1926年10月生,湖北枣阳人,高级工程师,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月—1946年9月在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一班学习。曾任国家计委副主任,能源部部长,八届全国人大常委。
彭士禄:1925年11月生,广东海丰人,著名核动力专家,194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月一1946年9月在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一班学习。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任六机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国防科委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水电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总指挥,核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顾问,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共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戚元靖(1929—1994)湖北武汉人,高级工程师,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月—1946年9月在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一班学习。曾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部长,八届全国人大常委、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9月增选为中共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
曾宪林:1929年1月生,四川安岳人,高级工程师,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月—1946年9月在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二甲班学习。曾任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兼国家计委副主任,轻工业部部长,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
贺毅(1929—2004),陕西子长人,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著名水利专家。1946年1月—1946年9月在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三班学习。曾任水电总局副总工程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水电指挥部参谋长、副主任、主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主任,1989年被授予少将警衔。
崔军:1928年11月生,陕西绥德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46年1月—1946年9月在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三班学习。曾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副主任兼参谋长等职,武警少将警衔。
何光远:1930年2月生,河北安新人,194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1946年1月—1946年9月在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四班学习。曾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机械电子工业部副部长、部长,机械工业部部长,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九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