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在国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正式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国内区域经济后起之秀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了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热衷之地。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这对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高职毕业生就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共存。本文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就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新问题
(一)学历限制和就业人数激增,加大了就业压力
从宏观层面看,近年来,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背景下,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争先恐后地进驻到南宁市。金融行业亟需的主要是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端国际金融人才,而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需求不高。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金融人才不但要掌握核心专业知识,还应该掌握互联网技术、互联网营销等相关技巧。
从微观层面看,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增加,加大了广西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从广西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2015年广西高校毕业生达18.9万人,比上年增加近1万人,再加上往届尚未就业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压力和总人数依然很大。
(二)新就业竞争群体出现,缩小了就业途径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等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大学毕业生“重心”下移要面临以下压力。一方面,高端岗位竞争受阻,原因有:一是国家关于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二是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的影响,从各国返回的“海归派”和其他各省市优秀学生跨省到广西觅职的大学生日益增多,由此分流出更多优秀人才,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偏好“海归派”和其他国家名牌高校大学生,对在广西本土就读的大学生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三是广西就业单位本身的结构性问题。另一方面,低端岗位竞争激烈,主要因为企业待岗和失业员工、退伍军转干部、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新的就业竞争群体的增加。
(三)心理准备不足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广西高职院校大学生突出的就业心理问题包括:悲观、困惑、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现象较普遍,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尽让人满意;就业心理准备不足,未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缺失就业竞争勇气和意识,就业信心不足;各年级显示出明显的就业心理差别和特性。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金融保险行业需求分析
(一)金融保险专业人才数目及岗位需求分析
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各大保险公司、银行、证券期货公司、企事业单位都抓住北部湾经济开放开发的机遇,争先恐后进驻广西,对金融保险专业人才数目需求的数量激增。
另外,金融保险人才在其他行业中的涉足主要有:保险代理公司需要更多的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公司需要更多的保险经纪人;邮政、航空、医疗、货运、汽车销售等部门需要更多的保险兼业代理人才;售后服务需要更多的保险营销专员等。
(二)职业核心能力需求分析
“互联网+金融”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各大保险企业不但重视人才对保险、银行、证券、投资理财等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很注重人才是否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持续学习、团结协作、创新能力、诚信敬业等职业素养。这就要求相关高职院校在金融保险人才培养方案上要与时俱进,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开设实务类课程,注重实习实训,注重培养核心职业能力,以培养出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三、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供需不对称分析
根据调查,金融保险专业就业面临两难问题:一则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工作难觅,二则保险企业人才难求,原因颇多。
(一)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方面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学校对金融保险专业的市场需求调研和分析不足,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几乎“原地踏步”,如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未做实质性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没有做相应调整。同时,专业课程设置依然较重视基础理论课程,而忽视了课程发展性、持续性、时代性、实务性和层次性,从而导致金融保险专业高职毕业生与本科生相比并无就业优势,无法形成错位竞争。
(二)教学模式方面
在教学手段上,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教学模式仍然以老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辅以案例教学,但忽视了“互联网+金融”时代应有的实践教学环节,模拟教学几乎没有。同时,高职院校采用的主要还是“期末卷面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考核模式,偏重于单纯记忆成分。由于学生实践性、参与性不够,导致学生的各项能力不足,如语言表达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达不到“互联网+金融”时代下人才招聘的基本条件,难以胜任公司的要求。
(三)公司方面
一方面,一些企业只注重当前市场份额和经营业绩,需要有多年工作经验,能马上上岗就业的优秀人才,而毕业生缺乏从业经验。另一方面,公司金融保险意识不够,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金融保险教育理念有认识偏差,对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需求还不如计算机、财会类、市场营销等专业的。
(四)学生自身方面
大部分毕业生主动择业意愿高,但不少毕业生就业标准过高,期望在大中城市或者沿海城市就业,不愿意下乡或去基层;期望从事相对稳定的保险内勤工作,不愿意从事东奔西跑、日晒雨淋的外勤工作;期望没有经验却有高薪资;期望在容易开展业务的收展部维护高端客户已买的保单工作,而不愿意从最底层的客户经理做拓展业务。
四、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就业路径研究
(一)政府提供良好就业环境
1、鼓励更多金融巨头在北部湾经济区进驻广西。目前,光大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信诚人寿保险、合众人寿保险、越南西贡商信银行等金融巨头们已经“大展拳脚”于北部湾热土。广西政府应鼓励引导更多金融巨头进驻南宁或在南宁设立分支机构,想方设法减少金融业发展的阻碍因素,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增加对高职院校金融保险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职院校培养的金融保险人才和金融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相匹配。
2、政府应鼓励中小企业“长袖善舞”。 政府应尽快消除制约多种经济成分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瓶颈,包括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理财顾问有限责任公司等。给予广大中小企业减税退税的优惠政策,扩大直接融资渠道,给予愿意招录大学生的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
(二)用人单位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1、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观念。当前,企事业单位招聘较看重毕业生学历、资格证书和获奖证书。企业应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立足长远,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实际岗位需求,合理制定用人标准,重视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潜力和可塑性,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才氛围,吸纳、培养和留住企业需要的人才,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中小企业吸引大学生难的非常规经济学矛盾。
2、中小企业不断完善管理水平,增加吸引力。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人才培训系统、绩效考评体系、合理的薪酬体系、福利保障措施等普遍缺乏长期均衡性。而有些中小企业主太过于追求短期效益,过分依赖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挫伤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积极性。这使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不愿意选择中小企业就业,望而生畏。中小企业要稳健发展,必须建立包括职务提升、绩效提升、荣誉激励等一系列富有吸引力的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吸引高职高专毕业生。
(三)高职院校更新教育理念
1、依据社会和市场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基于“互联网+金融”时代特色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需求状况,广西高职院校应构建“一体三翼”的实践教学体系,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一体”是指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合为一体,“三翼”是指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能力鉴定、校内仿真实训、顶岗实习。
2、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创业不但可以解决毕业生的自身就业问题,还能衍生出新的就业岗位提供给更多人就业,也更能体现大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但有调查数据表明,只有不到3%的大学毕业生参与创业活动。因此,在政府加大力度给予大学生更好的政策和税收优惠,鼓励他们创业的同时,学校还必须加强创业教育,通过增设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让大学生形成新的自主创业理念,激发其创业潜能,运用所学金融保险知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机遇积极自主创业。
3、鼓励学生“专升本”,进一步深造。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移。随着转移力度的加大,高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趋势会越发明显。而且随着本科教育的日益大众化,高职高专学历毕业生就业率低会更突显。因此,通过适度鼓励学生“专升本”,一方面延缓高职毕业生就业时间,使之与区域产业结构转移需要相适应; 另一方面,提高学历层次,增强其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形成缓解就业压力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双赢局面。
(四)大学生更新就业观念
1、端正心态,积极主动面对竞争。目前,人才供给和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缺口,毕业生应调整心态,积极主动乐观地寻找各种机会,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和求职技巧,毛遂自荐。当前,毕业生可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平台、人脉关系等途径寻找合适的岗位。
2、降低就业标准,放宽就业视野。许多大学生就业的首选目标是政府机关、金融巨头高端岗位、事业单位,但他们没有认识到在“互联网+金融”普惠时代,我国的高校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生应理性地认同现实,恰当地给自己定位,合理制定就业目标,拓宽就业视野,选择充满活力的金融巨头分支机构营销部门、客服部门或中小企业及基层、乡村、西部落后地区等国家政策支持引导的地方。
3、调低姿态,先就业后择业。在“互联网+金融”的新形势下,广西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尽管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求职择业马到成功,或者想谋求“公务员”之类的“铁饭碗”。但是,可以选择报酬相对较低的基层岗位,先就业或者灵活就业,从实际工作中先积累人力资本,再寻找更好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
总之,在“互联网+金融”的新时代里,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政局稳定和社会和谐,是重大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经济政治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开放开发不断推进,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应该充分认识和发挥自我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加强自身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以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学以致用,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赵冬云.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路径探究——基于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下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J].河北学刊.2013-07.
[2]孙洁.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与行业需求现状研究[J].商业文化,2011-12.
[3]蒋亚利.校企合作视野下财经类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广西教育[J].2014(12).
[4]蒋亚利.基于校企合作的财经类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中国电子商务[J].2014(21).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互联网金融时代下金融类专业立体化教材建设与实践”阶段性成果之一,编号:GXGZJG201539011。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