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等教育论文如何写作成为了现在很多人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毕竟很多人也都是第一次进行撰写论文,所以也会觉得特别的迷茫无措,本论文分类为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关于中等教育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浅析网络教学活动在中等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教育事业方面取得了令人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中等教育方面。与此同时,网络信息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到目前为止,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许多行业中,尤其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中等教育行业中。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中等教育在应用网络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进而严重的影响了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进步。本来就目前网络教学活动在中等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做了简要的分析以及探讨。
关键词:网络教学活动;中等教育;作用
众所周知的是,对于我国目前的中等教育而言,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即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得大部分学生渐渐的失去了学习兴趣。其次,尽管教育部门一直在提倡网络教学活动,但是,许多中等教育的教师对于网络教学活动的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开展网络教学活动不仅仅浪费课堂讲解的时间,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效果不是特别显著。因此,在课堂内外许多教师并不愿意开展网络教学活动,认为,开展网络教学活动比较浪费自己讲解的时间,这也是目前我国中等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网络教学活动在中等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一)利用网络教学活动可以更好的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的是,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和基础之一,要想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之一。而通过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可以将课本中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通过动画、图片或者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当学生看到视频或者图片的时候,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的增加,他们在观看视频或者图片的时候,可以更好的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学生在课堂后,也可以通过网络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另外,当教师在讲解语文或者英语内容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显示相关的视频,然后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更加高效掌握课文内容,这也是目前教育部门大力推广网络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当教师在讲解《雷雨》的时候,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并且掌握课文内容,而如果教师让学生观看与此相关的电影,学生就会在短时间之内了解所有人物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不同的情感,最终对于整篇文章就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及了解。
(二)网络教学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活跃思维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网络教学活动具有一系列的优点,而其中比较显著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更好的拓宽所有中等教育学生的知识面,不断的活跃他们的逻辑思维。在课堂上,教师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得整个课堂看起来比较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就会渐渐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如果采用网络课堂教学活动,就可以将更多的知识通过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女娲造人》这一课文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视频或者电视,然后让学生观看视频,并且在观看视频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橡皮泥模仿女娲造人,当然在模仿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造人,学生也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橡皮泥捏成各式各样的动物或者花朵等。在所有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将所有学生的成果拍成视频,然后要求学生从其中选择出三名最优秀的学生,并且给予他们对应的讲解,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逻辑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教学活动不适用于讲解与教学环节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网络教学活动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例如,在进行网络教学活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在课堂上就会出现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讲,甚至开小差的情况。而对于这些情况,网络教师不能直接对所有学生进行有效、甚至面对面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网络教学就会使得部分教师产生错觉,以为所有学生都在认真听讲,这就导致教师并不能准确的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与学生直接进行面对面交流,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而通过网络教学活动,教师则只能做到“言传”,而无法做到“身教”。例如,在英语课堂上讲解与身体部位相关单词的时候,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一边教单词,一边指向对应的部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快速的掌握相关单词。而网络教学活动则无法达到这种教学效果。
(二)网络教学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
对于中等教育而言,要想更加高效的利用網络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各个学生就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而对于中低领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自控能力自己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在课堂上,如果没有教师的监督,许多学生就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其次,许多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在他们刚刚接触网络教学活动的时候,他们的精力不能集中于教学内容,而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内容方面。另外,在进行网络教学活动的时候,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严重缺乏交流,如果网络教学环节超过20分钟,学生会产生厌恶的心理状态。因此,要想更好的利用网络教学活动提高中等教育质量水平,各个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将教学环节控制在20分钟之内。最后,网络教学活动需要学生有比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要自己阅读许多的书籍,独立思考、独立查阅资料和完成作业,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许多学生就会渐渐的失去学习的动力。
三、结束语
在中等教育阶段,网络教学只能以辅助的形式出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比不应过大。尤其是针对中低龄的学生而言,在利用网络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将教学环节尽可能控制在20分钟以内,然后利用剩余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并且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及时进行解决。其次,在利用网络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进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集中精力。
第2篇: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课程衔接机制研究
【摘要】先修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选修大学水准的基础课程,该项目为中高等教育衔接提供了新方式。文章以美国先修课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课程设置和考核机制等方面。结果发现该项目科目设置合理全面,为培养21世纪国际通识性人才奠定基础,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可能性;考核内容直接对接大学学业,更利于选拔人才,学分机制转换灵活,减轻学生在高校基础学科上的精力投入与学费压力。但是其在学生学业压力和教育公平方面受到质疑。本文从借鉴美国先修课程经验入手,继而探讨我国先修课程对于高考体制改革的作用,以及我国先修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高等教育衔接;美国先修课程;学业压力;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1-0116-04
按照教育特点和教育任务的不同,我国将教育阶段基本划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然而教育又是个系统性工程,每个阶段之间需要有效衔接才能实现教育的一贯性和统一性。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对接过程中问题不断出现。比如课程衔接断层,教学方法转变过快,学习管理松散等问题,这些问题归其根本源于中高等教育之间没有形成有机联系。就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而言,高中与大学教育的唯一连接点是高考。但是高考主要是对高中知识和运用能力的考查,而大学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与高中存在较大差别。仅以高考结果来判定学生进入大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潜质必然会产生偏差[1]。因此如何有效地衔接我国中高等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相比较而言,美国对该问题关注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对接体系。本篇将以美国中学先修课程为例,探讨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有效对接机制,以期对我国研究先修课项目有启发。
一、美国先修课分析
(一)课程历史发展
美国中学先修课程(AdvancedPlacement),简称AP课程,是指在高中阶段后两年开设相当于大学初级水平的课程,供在高中阶段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该课程的构建始于1951年,由美国三所著名中学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的专家对高中与大学课程重复、断档、学生独立学习探究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的,并建议先修课程的考核成绩可作为大学入学参考依据。其后由福特基金会启动。在1952年,7所高中在11个科目中引入先修课程,进行实验性研究。经过三年试点,1955年美国大学理事会正式将其命名为大学理事会先修项目,并于1956年进行了首次先修课程考试。
进入21世纪,为实施布什政府及奥巴马政府的教育改革,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先修课项目。截至2015年,美国所有的公立高中都开设了AP课程,90%的私立高中都曾经开设过先修课程[2]。先修课程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超过4000所大学承认美国先修课程学分,并将其列为入学参考标准。其中不乏世界名校。世界上已有超过80个国家开设了先修课程。并且每年的先修课程考试的规模可达到几百万人次[3]。
(二)课程设置及特点
美国先修课程的设置主要由大学理事会负责。根据课程科目类别的不同,下设课程编制小组。每个小组由6-8个成员组成。其中一半是高中教师,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了解高中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能力。一半是各学科顶尖的大学专家教授,能够确保课程内容符合大学的学术水平要求。
截至2018年,AP课程共有7个类别,38个科目(具体见表格)。由表格分析可见美国先修课程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如数学类,科学类;社会科学,如艺术类,历史与社会科学类;还包括语言,如英语类,世界语言与文化类。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下,每位学生都是有情感、认知和社会需求的完整的人,学校教育应尽力实现通识教育,使学生的感情和理智都得到发展[4]。据表格分析,先修课程学科涵盖了通识教育内容的全部领域:自然、人文与社会。其可供选修范围广泛,十分有利于通识教育。此外,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培养具有21世纪核心素养的人才。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必定要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当中。美國先修课程科目的设置基本涵盖了欧盟提出的八项核心素养:使用母语交流、使用外语交流、数学素养与基本科学技术素养、数字素养、学会学习、社会与公民素养、主动意识与创业精神、文化意识与表达等[5]。为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才奠定了基础。尤其是世界语言与文化的开设,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了可能性。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当今世界,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多种语言是极为重要的。美国先修课程包含了世界上最实用最广泛的几大语种,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从课程内容角度探究,美国先修课程的内容基本相当于大学某些专业的基础课程,与大学课程接轨。因此通过让学生在高中阶段选修先修课程,可以使他们提前了解大学课程,提前体验大学阶段学习内容,拓宽视野。而且据相关实证研究表明[6],相较没有参加先修课的学生,高中阶段参加先修课学习的学生在大学阶段通常成绩较好。总而言之,美国先修课的开设及选修有助于学生提前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缩短大学适应期,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有效地加强了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课程衔接机制。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先修课程践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学生的个体需求和自身能力都不尽相同,统一的高中课程必定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先修课程按照不同层次划分,既有大学课程基础内容,增加了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还设置了高端研究类课程,例如AP研究、AP研讨会等,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钻研能力,为以后进行高级别课程学习和科学探究奠定了基础[7]。学生可以按照科目类别难易程度选修不同的先修课程,真正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多样化的选择进一步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大学专业选择。不少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一两年后才发现自己不喜欢所学专业,等到大二、大三再转专业,这样费时又费力。而学生在高中先修课选修过程中,一般会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学习先修课程,学生可以对目标专业有初步认识,可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该专业,以帮助将来更科学地选择大学专业。
(三)考核机制及特点
大学理事会每年5月份统一组织学生进行先修课考核。考试持续两周,每门课程考试时间约为2-3小时。考试题由选择题和开放題构成。选择题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开放题则主要以论文、问答题等书面作答形式为主,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探究思维能力。与高中普通科目考试相比,先修课程考试更注重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例如逻辑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信息综合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9]。这些都是应对大学学业所需的重要能力。如此选拔的人才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考试采用5分制,3分为及格。根据美国教育部政策,成绩达到3分及以上者可获得或抵扣大学相应科目学分。但是每个大学有自主权,抵扣学分政策不尽相同。学分互认机制有利于有效衔接中高等教育。一方面,通过先修课程考试所获得的成绩可以作为学生申请大学的有利依据;另一方面,先修课考试成绩可折抵相应大学课程学分,学生到大学后可以直接学习与先修课相衔接的大学课程,避免课程内容重复,节省时间与精力,节省学费。如此可减轻学生在高校基础学科上的精力投入与学费压力,使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更具有挑战性的尖端专业领域[9]。
考试安排也较为人性化。为应对同一考生因报考多门考试而导致时间冲突无法参加考试的情况,大学理事会通常会专门在第二个考试周安排一场同等难度的考试。另外,理事会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扩音器、盲人点字仪等设备。
考试结束后,试卷被统一存于全国各个阅卷点。选择题由读卡机处理,开放题由阅卷教师评分。阅卷教师的学校、种族、教龄不尽相同,以此来保证教师来源的多元化。但他们必须熟悉或者承担过先修课程的教学任务,以确保评分的准确性[7][9]。
二、美国先修课程遭受质疑
然而事物均有两面性,先修课程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先修课程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战性。而目前先修课程的考试成绩越来越受到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的重视,并将其作为申请的重要依据。即使一些高中生对先修课程不感兴趣也会迫于升学压力不得不学习相关课程。那么名义上的选修课很有可能沦为“必修课”,增加学业负担。对于本已对高中基础课业感到力不从心的学生来说,先修课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卑感,厌学等情绪[10]。再者,随着先修课成绩在大学申请中的认可度日益提升,为取得该“敲门砖”,低学业成绩的学生不断加入先修课程的学习,极有可能迫使任课教师简化课程,降低课程质量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进度。为满足越来越多学生的需求,很多学校在准备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开设先修课程,这些都引发了人们对其教学质量的担忧[11]。
先修课程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性。不同学校开设先修课的资历和水平不尽相同。对于那些有能力但却因办学条件限制无法学习先修课程的学生而言,先修课程的设置反而增加了他们进入大学的障碍。另外,先修课程的开设导致了考试培训机构的兴起,培训费用及考试费用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拉大了因经济差距而导致的教育差距。虽然为促进教育公平民主,美国教育部鼓励少数族裔和贫困学生加入先修课项目,并为他们提供考试费用补贴。但是据研究显示,大多数先修课程的学生仍来自受过高等教育或高薪职业家庭[11]。
三、对我国先修课程发展的启示
我国先修课程的初步尝试始于1996年南京金陵中学与南京大学等高校进行的先修课程试验改革。后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分别尝试与多所高中联合设置先修课程,但是结果不尽如人意。学习美国先修课的经验,对我国先修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有以下借鉴意义。
第一,可把先修课程纳入高考体制以期推动其发展。当前我国学生进入大学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参加高考。高考注重对学生的统一性评价,在个性化判定上略显不足。虽然有自主招生等形式,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命运仍系于一次考试成绩,仅以此判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资格和潜质未免有失偏颇。内容上,高考主要考查高中课程知识的识记和应用,对于大学所需的创新能力和批判能力判定显得尤为不足。因此,我国需要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增加综合素质评价在录取中的比重,全面分析个人能力与素质。而且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2]中明确指出要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注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核,为学生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录取机制。借鉴美国先修课项目,我国在大学录取政策中可将先修课成绩作为参考依据之一,实现多元录取。而且先修课程考试成绩不应仅仅是一个分数,还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综合能力报告,包括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以及对其未来发展建议等[1]。以此来帮助不同潜质的学生充分发展其个性特点。
第二,我国应改变个别学校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统一的管理。单个学校设置的课程和考核无法实现高校之间的互相认可。如果学生没有升入所学习先修课程的大学,那么他们先修课程所获成绩则显得意义不大。因此,我国可建立一个像美国大学理事会一样具有公信力的全国教育委员。该机构统一管理先修课程的编制、教师培训、考试安排等,并要求国内所有高校认可该组织的考核成绩。如此可规范统一管理并且激励学生参加先修课程。
第三,先修课程的开设和发展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因此我国先修课不可完全照搬美国模式。开设科目及开设方式要与我国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例如,我国城市乡村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先修课程的内容基本类似于大学基础课程,对师资力量有较高要求,在教育基础较为薄弱的乡村地区较难开设。若只在城市学校开设先修课,则会进一步加剧教育的不公平。再如,在我国高中开设像西班牙语、拉丁语、德语等多语种会较困难。因为掌握这些小语种的高中教师少之又少,即使在城市地区这些师资力量依然有限。针对该现象,我国可尝试将先修课程与慕课形式相结合,请优秀专家录制课程视频,通过互联网进行教授和学习,既方便教学,又可惠及更多偏远地区的学生。与此同时,加紧线下师资力量的培养,使更多教师可以胜任先修课程的教学任务。诚然,这些都离不开政府及教育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