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准确揭示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即科学抽象法,其主要涵盖通过表象凝练概念及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等两个层次的内容。全面理解和把握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有两条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即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具体,是指文中提到的表象的具体等。可见,这里的具体即是对存在于客观对象表面的、人的感官能够直接感觉到的具体实在的反映。而这里所说的抽象,是指文中提到的抽象的规定、简单的规定、简单的抽象、简单的概念、比较简单的范畴、比较简单的关系、简单的经济范畴、简单的东西等。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中的抽象,是相对于表象具体而言的,是从研究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本质属性而形成的概念。作为概念、范畴,它已是理性认识的东西。马克思指出:“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因而,例如在经济学上从作为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的人口开始,似乎是正确的。但是,更仔细地考查起来,这是错误的。”所以,在没有对人口进行逐层分析之前,它只是一个空洞的抽象。
这就告诉我们,要认识一个事物,就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的联系,而不是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外部的东西。倘若我们不知道对象的本质是什么,它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关系怎样,它们的生存条件和发展过程如何的时候,它就只是一个关于整体的混沌的表象。因此,我们只能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来研究和说明对象。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即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具体,是就许多规定和关系的总体而言的,它不再是感性的具体,而是理性的具体,即文中提到的思想具体、思想总体、思想整体、许多规定和关系的总体、精神上的具体、具体的范畴等。
二、科学抽象法的误区
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方法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当成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是错误的,原因是:第一,这里说的是理论思维的方法,是揭示科学真理的方法问题,即运用思维来掌握和再现具体的方法问题。事实上,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就已经超出了感性的范畴。毛泽东指出:“认识的感性阶段,就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不能造成深刻的概念,做出合乎伦理(即合乎逻辑)的结论。”“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
第二,列宁指出:“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显然,这里的抽象就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抽象,它是不能通过感官直接感觉到的。事实上,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过程,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已经包含了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抽象上升到具体则蕴含着抽象概念的进一步凝练和深化,所以这两个阶段与两条道路或两种方法没有对应关系,不可相提并论。例如: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各种形式的占有—占有—资本主义占有、各种货币表现—货币—资本主义货币、各种具体劳动—劳动— 资本主义劳动等,都是科学抽象法的具体运用,这里所涉及的概念前者是感性认识,是表象,后两者则均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这一认识过程,第一阶段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是具体上升到抽象;第二阶段是理性认识形象化、具体化及精确化的阶段,是抽象上升到具体。
三、正确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第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过程,似乎不直接同外界的具体事物发生关系,但它却必须从实际出发,整个过程也不能脱离实际。一切概念、范畴、理论等都是对在实践中所获得的丰富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的结果,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这一过程的产物。
第二,从最简单的范畴上升到复杂的范畴,从最抽象的规定上升到具体的定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有时也被称为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就是说,范畴的逻辑顺序应当和历史的发展过程相一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过程,是以反映对象本质的抽象规定为逻辑起点的,因而找到这一逻辑起点就显得十分重要。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中,这一逻辑起点应该与特定对象的历史起点相一致。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该起点还需与历史的起点相一致。
第三,必须搞清楚作为起点的抽象规定和一系列后继的各个规定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实现从起点到终点、由抽象到具体的上升过程,才能把反映具体对象的诸多规定综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作者:董建 来源:决策探索 2016年12期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