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策略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4-04-09 09:15  

 

 第1篇:探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策略


  1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设计方面


  在确定道路交通量时比较随意淡化,设计的基础欠扎实;路面结构组合的设计不合理,基层设计材料缺乏针对性,面层使用结构形式的空隙率偏大;缺少设计基础数据的支撑来确定道路路面的结构层厚度,且违反了《公路沥青设计规范》的要求;路面结构层的层间连接设计存在严重缺失,影响了路面结构的整体性。


  1.2施工方面


  表现有:半刚性的施工质量低劣;层间连接的施工质量缺乏保障;沥青面层的施工工艺粗糙;路面裂缝多且伴有纵向裂缝,与高速公路相比较,病害发生率偏高;路面在连续降雨后会出现坑洞多、网裂严重等质量问题;公交汽车站台与道路交叉路口存在车辙严重、面层细料脱落等病害。


  2加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对策


  2.1设计上


  (1)科学合理确定交通参数,市政道路的城市环道部分交通量与公路大致相似,市政道路的主体区间道多以轻型车为主,路面车辆组合特征有很大不同,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以轴重为荷载标准,小客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轻型货车居中,大客车与重型货车起决定作用,因此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设计要根据各路段的交通量特征来进行分类设计,行驶大型车辆的主干道与城市环线道可按照《公路沥青设计规范》的要求设计,一般只供轻型车行驶路段则按照《公路沥青设计规范》推荐的方案进行,根据交通量进行分类设计,有利于提高设计效率,也能够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2)防水与排水。与公路利用边坡排水或者通过横向排水沟排水不同,市政道路的排水方式是先横后纵,即从路面到路缘再经收水井与支管排出,城市主干道由于多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受水面积比公路大,路面水滞留时间更长,地表水对路面的侵蚀更严重,路面排水防水问题更突出,在设计时要贯彻“疏堵结合”原则。疏就是要做好排水,缩小收水井的间距,一般是10m~15m之间,交叉路口处的间距要更短,道路中央绿化带的下面要设置透水层与横向排水盲沟,便于把水引到雨水管,路面表层下面设置排水碎石盲沟;堵就是要做好防水,采取按密级配且孔隙率低于7%的沥青结构层,确保结构本身防水,在沥青砼面层中下层的表面喷洒粘油层来保证整体性,考虑在路缘石、路面与其它构筑物的接触面加涂沥青,防止水利用缝隙浸入。


  (3)道路交叉口的抗病害。城市道路公共汽车站台范围与交叉路口的车行道普遍存在车辙明显、面层细料脱落、车道网裂沉陷等现象,交叉路口的红绿灯疏导使得车辆的制动频率高,导致路面冲击破坏大从而引发路面病害,因此在设计时,要特殊考虑交叉路口的基层与面层,提高基层的设计标准,确保其稳定性和刚度,能够抵御车辆反复制动力造成的冲击,区域酸性集料过多会降低与沥青黏附性,因此表面层的设计要求加入高温稳定性强的抗剥落剂或者为改性沥青砼,用来提高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


  2.2施工上


  (1)加强集料的质量控制。集料级配和集料质量是影响沥青砼面层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集料要符合这些要求:碎石的形状大致与立方体相似且表面微观的粗糙度大,质地要坚硬;建议用人工砂替代圆形颗粒形的天然砂。当前市政道路多使用就地采购碎石,这种碎石的规格一般不符合要求,建议沥青路面的施工用碎石去无风化的片石料场固定采购,碎石加工要求使用二次破碎工艺,一破使用锷式破碎机,二破采用反击式或锥式轧石机,使针片状碎石的含量减少,且碎石最大粒径与筛孔尺寸相匹配。


  (2)提高基层的施工质量。改变施工方式,用水泥稳定土拌和楼集中拌和代替水泥稳定碎石层现场拌和,用机械摊铺方式代替人工摊铺方式;抓好原材料的控制,选用等级低于32.5且不带R、初凝时间大干5h终凝时间大于12h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用做基层的碎石集料最大粒径不能超过31.5mm,且要形成良好的级配;严格控制水泥的过度用量,这不但可以减少浪费,还能够避免基层裂缝增宽增多,建议水泥的总用量控制在5%以下;对混合料摊铺接缝处理有足够重视,采用两机并铺或者全幅摊铺,尽量减少施工的纵缝,当纵缝确实需要时,要挖除松散部分,做成整齐垂直的下切面,按规范的要求进行碾压并把握好松铺的厚度,在处理横向接缝问题时,建议以两构筑物间为一个施工分界;要重视压实养护环节,在进行压实作业时,要求压路机激振力、机型与基层的厚度相匹配,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碾压长度,建议碾压在含水量最佳时进行,碾压长度要结合需要随时调整,建议喷洒透层油对施工路面进行养护,并在上面覆盖土工布,以保护成品,避免行人、车辆闯入,最佳喷洒时间可选定在半刚性表层风干时。


  (3)强化控制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和执行过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借鉴以往同类材料配合比设计的使用效果和经验,主要是对生产配合比的验证阶段进行强调。拌和机按照生产配合比的结果进行试拌,铺筑100m~200m的单幅试验段,并马歇尔试验对取样进行检测,还要钻取芯样以观察空隙率大小,最终确定生产用标准的配合比;按照质量管理的要求来制订施工用级配的控制范围,明确施工级配的允许波动范围,以检查混合料生产质量,对经过检验的混合料配合比要严格执行。


  (4)加强控制路面施工作业的质量。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中,压实度和平整度控制最重要,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有直接影响,控制好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施工作业质量,要注意以下问题:制订好混合料的现场作业计划,要考虑好适度运力冗余情况,配置与施工需求相匹配的施工器具,建议3台以上压路机,且包括轮胎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实工艺和压路机组合形式,按初步、复压、终压三步骤进行碾压,以实现最佳的碾压效果;注意接缝处理问题,市政道路路面的接缝较多,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由于通车需要导致冷接缝纵向接缝较多,建议为摊铺设备增加配置沥青加热系统,以实现冷接缝的热处理,改善冷按缝产生的问题,对纵向接缝引发的接缝离析要有足够重视,要采取有效措施,利用严格的施工技术加以避免。


  第2篇:浅谈旧路改造中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平果至百色二级公路,全长115.003km。该公路于1990年至2002年先后分段建成通车,近几年来,由于交通量迅速增长,超载车辆多,导致路面破损严重,水泥砼路面出现了破碎、沉陷、错台、唧泥等严重病害,沥青碎石路面出现沉陷、搓板、波浪、坑槽等病害。根据现有调查,对全线原旧路面病害进行改造:约56公里的旧路面进行碎石化改造后,重新加铺新路面;约24.2公里在处治好路面后,直接加铺沥青砼;其余路段只进行更换破碎板、脱空灌浆等养护维修工作。


  二、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


  沥青砼下面层采用AC-16、AC-20沥青混凝土,表面层采用AC-13沥青混凝土。沥青砼的施工采用厂拌法集中拌和,汽车运输混合料到工作面,沥青砼摊铺机现场摊铺,压路机碾压密实的方法。


  (一)、目标及施工配合比确定:目标配合比在工地试验室进行。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粗细集料、矿粉和沥青,先确定矿料配合比,使初配的矿料合成级配接近规范分级的中值,后确定沥青用量。根据图纸上建议的沥青用量,通过试验确定一个接近中值的百分比,再按上、下间隔0.3%变化两道沥青用量,每组料用控温自动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拌制混合料,按照试验操作规程作五组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和浸水马歇尔试验,根据各项试验指标综合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据以调试出目标配合比的结合料配比,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生产配合比是按照批准的目标配合比,在试验室监控下在拌和楼进行实际试拌。在计量系统、测温系统沥青喷洒量等功能部位进行校核、确认运转正常、计量正确后,按照批准的目标配合比及冷料仓流量测试结果,先行确定各冷料仓电机转速,以使各冷料能按要求比例供料,再经拌和设备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筛分,重新调整材料配合比以达到较优曲线。以此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经干拌合成后进行筛分验证,同时反复调整冷料,达到供料均衡,由此确定生产配合比。再取目标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0.3%共三个沥青用量试拌进行观察比较.再以各种试拌沥青混青合料制作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综合选定满足规范各项指标要求的最佳生产用沥青用量。


  (二)、施工放样:在铺筑宽度两边标划出路面设计标高墨线,墨线高出路面面层设计标高10cm:对调控点、弯坡点等特殊点作出明显的标识,下面层、中面层采用每台摊铺机走双基准线中间加滑杆的方式控制纵、横坡度,以确保平整度。上面层采用浮动基准梁控制摊铺,在路段每10m设一基准线立柱,弯道处每5m按施工标高悬挂基准线,确保基准线立柱牢固不松动。为保证基准线紧绷,紧线器上安装侧力装置。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基准线拉力不小于800N,则基准线的下垂度将不会超过1mm,并使紧线器的间距不大于200m。使用的基准线钢丝绳直径不大于3mm,以2~2.5mm为宜。在局部路面横坡变化处,平曲线较大的特殊地段,视具体情况,将基准线立柱间距加密到5m。在基准线悬挂后,由专职测量人员对基准线标高进行监测,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基准线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在摊铺上一个层面的沥青混合料时按其厚度和横坡控制摊铺,即在摊铺机上安装浮动基准梁控制高程和厚度。浮动基准梁(即滑靴)长6~12m,为定型产品,用已经铺筑下承层作为基准面,采用多点均衡原理,可以纠正下承层平整度不足的地方,以提高平整度。


  (三)、沥青混合料拌和:采用间歇式拌和设备拌和,设沥青拌和站1座,最大生产能力为200T/h,此拌和站具有冷骨料供给系统、热骨料提升机、筛分装置、热骨料储仓、储存与输送装置、沥青储存与输送系统、称量系统、搅拌器、成品料储仓与输送装置、除尘装置,且具有五个冷料仓。按照已批准的试验段施工中调试的配合比在试验室监控下分级、分口上料,准确计量,均匀拌和沥青混合料,严格控制原材料加热温度:


  A、沥青加热温度:160~165℃


  B、矿料加热温度:185~195℃


  C、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160~170℃


  (四)、沥青混合料运输:用10T自卸汽车来运输沥青混合料。在运输前清理车厢,做到车厢平整、洁净,并涂刷1∶3柴油、水混合液,控制行车时间,保证沥青混合料到场温度不低于各种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的最低要求。从拌和机向运输汽车卸料时,每卸一次料即挪动汽车一次,防止集料离析。运输车向摊铺机卸料时停在摊铺机前10~30cm处,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时汽车挂空挡,由摊铺机推进。混和料运输过程中用帆布覆盖,离析或结块或滞留在车上的混和料必须废弃。运输时间不能超过0.5h。


  (五)、沥青混合料摊铺: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摊铺时为保证施工的连续性,摊铺机前除正在施工的运料车外,保证至少有一台在等候;第一辆车在摊铺机前20~30cm停住空档,由摊铺机接住.推动前行。运料车向摊铺机卸料时,边摊铺、边卸料、边推进,卸完料后,运料车立即离去,由等候在旁的另一辆车再将料卸人摊铺机中,并使摊铺温度控制在150~170℃,保证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匀速前进,不得中途变速或停顿。根据实际生产能力,控制摊铺机行走速度控制在1.5~3m/min均匀行驶。在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测摊铺宽度、厚度、平整度路拱,若不符合要求,即时调整。


  (六)、碾压: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和平整度取决于碾压温度和压实方法,按照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进行。压路机紧跟在摊铺机后面碾压,在终压前消除全部轮迹。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后立即停止作业,以免过振。碾压的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采用双筒钢轮压路机(可静压或振压)和光轮压路机进行,由现场专人测试温度人员指挥控制碾压时间和地点。


  碾压按照由上而下,先静后振,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尽量长距离碾压,振压时保证先停振后停机,先起步后起振。碾压时,相邻碾压带重叠1/3-1/2轮宽,从横断面上低的一侧逐步移向高的一侧,压路机来回一次为一遍。压路机碾压时离摊铺机方向不在同一断面上,而是呈阶梯形,每次前后错开50cm左右,并且先长后短,即第一次碾压距离长,其余各次逐渐缩短。碾压时,调整好压路机碾压轮洒水喷嘴,使其洒水适量,以不粘轮为宜。压路机禁止在未碾压成型或未冷却的路段上转向、制动或停留。在路缘石或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采用振动夯板。


  (七)、接缝处理:施工安排时将力争将接缝的数量减到最少,横向接缝均采用垂直的平接缝,并使各层之间的横缝错开。在施工结束时,摊铺机在接近端部前10cm处将熨平板稍稍抬起驶离现场,用切割机垂直切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份,使下次施工时成直角连接。在下次施工前,对横缝处刷乳化沥青.并用摊铺机熨平板对预留横缝端部预热,并对横缝处筛细料进行人工修整,再进行摊铺。再用钢轮压路机对横缝进行横向和纵向静压后.即用3m直尺检查接缝平整度,如果不满足要求,进行人工修补,对多余的料由人工铲除;对不足部分,由人工筛细料进行修补,直至接缝平顺、合格。


  (八)、养护:沥青砼施工完成后,让其自然冷却后,再开放交通,但仍设路障,禁止与路面施工无关的车辆行驶,以避免污染路面。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平果至百色二级公路旧路改造中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施工技术进行阐述,总结了沥青路面施工的成熟经验,供大家进行互相学习。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