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职 “毛概” 课教学方法探究
张秀丽 闫新科
摘 要: 本文通过界定红色文化内涵, 分析红色文化融入高职 “毛概” 课教学的必要性, 提出运用 “四个一”学生参与式教学法在高职 “毛概” 课中融入红色文化, 重点阐释了该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取得成效。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毛概” 课; 教学方法; 探究
引言
近年来, 以 “红色精神” 为内核的红色文化越来越多地吸引大众的目光, 研究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和育人作用成为广大学者们的一个着力点, 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则是应然选择, 为发挥思政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提供一个直接有效的途径。
一、 红色文化概述
(一) 红色文化内涵界定
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 结合专家学者们的观点,笔者倾向于从狭义的角度来厘定红色文化的内涵。 即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 在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先进形态[1]。
(二) 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
历经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积淀的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引导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1. 红色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红色文化的精髓, 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苏区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 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 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红旗渠精神、 北大荒精神等; 无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的特区精神、 抗洪精神、劳模精神、 女排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等; 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 抗疫精神、 科学家精神、 探月精神、 丝路精神等。 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的实质内核, 是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 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支柱,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凝聚的重要精神力量。
2. 红色文化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客观依据
红色文化发端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 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抵御外侮、 同仇敌忾的革命时期,积淀于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火热年代, 丰富于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浩荡时代, 迸发于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途。 红色文化的生成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的历史, 是对历史最直接、 最真实、最具体的反映。 反之, 没有近百年的中国抗争史、 奋进史、 发展史、 创新史, 也不会有红色文化的诞生、 发展和传承。 所以, 红色文化与中国近代史相依相生、 互为依托, 是一个紧密结合的统一体。 一切历史虚无主义在红色文化的蓬勃生机面前都会自惭形秽, 哑口无言。
3. 红色文化是树立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的有力保障
红色文化展现出来的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的特质和品格, 是涵养民族精神的关键所在。 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与中华民族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知其不可而为之”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等精神一脉相承。 这种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在当代同样具有深远的价值,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提高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它见证了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辉煌的过去, 苦难的近代、 奋发的现在和美好的未来。 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与时俱进的品质, 决定了它具有政治、 经济、 历史、 文化、 艺术、 科研、 教育等多重价值, 充分发掘和利用其价值并赋予时代新蕴,这对于提高国人的文化视野和格局大有裨益, 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可或缺。 所以, 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全体国人高度的文化自信, 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步伐。
二、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 “毛概” 课教学的依据
(一) 高职学生自身素养提升的需要
当前我国高考考察的内容和选拔人才的特点, 更多地倾向于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与本科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整体较弱, 在思想认知和领悟力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表现为人文素养相对缺乏、 理论基础薄弱、 学习后劲不足, 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对党史、 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知之甚少, 这就需要发挥思政课育人功能, 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素养,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 高职 “毛概” 课程育人特点的需要
高职 “毛概” 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 思想精髓和历史地位。 教学内容相对理论化, 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作为依托, 才能吃透 “理论”。 由于高职院校没有像本科院校一样开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这门课程, 这使得高职学生缺乏对中国近代革命史、 斗争史和奋进史的了解和认知, 进而对学习理解 “毛概” 课造成了困难。 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是最生动、 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在 “毛概” 课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红色文化, 有利于唤醒学生潜在的自觉, 主动地、 真诚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理想信念的教育, 从而有效实现思政课程育人的目标。
(三)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
目前, 项目化教学、 学徒制教学已成为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推行的教学模式, 凸显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特点, 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这种教
学模式成为高职学生普遍接受的学习方式。在高职 “毛概” 课中融入红色文化, 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以教师理论教学为主, 同时配合开展学生参与式的红色文化演绎教学, 让学生在查阅资料、 现场展示、 视频剪辑的过程中, 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同, 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符合职业教育育人模式。
三、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 “毛概” 课教学方法
(一) “四个一” 学生参与式教学贯穿 “毛概” 教学全过程
笔者自 2019 年开始探索实践在 “毛概” 课程之中融入红色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 “四个一” 学生参与式教学, 即唱一首红色歌曲, 讲一个红色故事, 读一封感人家书, 学一个时代楷模。 “毛概” 这门课程的内容, 具体分为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个部分。 与之相对应的红色文化发展史可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时期的红色文化,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红色文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红色文化。
(二) 学生分组演绎红色文化, 感悟理论深度
1. 建立学习小组, 组建红色文化演绎团队
笔者所在学校的 “毛概” 课是中班授课, 即两个30-50 人的班级合班上课。 以班级为单位, 按学号划分, 五人为一个学习小组 (由于不同班级人数不定, 也
可能有的学习小组是四人或者六人)。 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 我会利用学生名单完成分组, 并告知学生如何参与完成 “四个一” 教学, 明确要求: 这是平时成绩考核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占比 50% ( 我们学校 “ 毛概”课教学 的 考 核 成 绩 = 平 时 成 绩 ? 60% + 期 末 成 绩 ?40%)。 让学生有目的、 有使命地参与其中, 学习目标指向明确, 学习动力十足。
2. 明确团队分工, 分角色承担红色文化宣讲
在相应理论内容授课结束后, 利用一次课两学时的时间进行课堂现场演绎, 每次选取八个学习小组进行展示, 每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之内。 每一个学习小组, 都
要完成红色歌曲、 红色故事、 感人家书、 时代楷模四项内容的演绎, 小组成员有专门负责录像和视频剪辑的同学, 最后上传视频作业。 小组内做好分工协调, 要求全员参与, 可一人一项, 也可一人多项, 还可多人一项,鼓励同学们开动脑筋, 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展示, 提高现场感染力和效果。
(三) 根据教学内容, 分阶段进行学生 “四个一”红色文化演绎
1. 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时期 “四个一” 红色文化演绎
在 “毛概” 课教学中,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的理论内容, 主要集中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部分内容学习结束之后, 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四个一” 红色文化演绎。 要求同学们主要选取 1921—1949 年这段历史时期涌现出的红色歌曲、 红色故事、 感人家书、 时
代楷模。
2.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时期“四个一” 红色文化演绎
在 “毛概” 课教学中,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的理论内容, 主要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时期。 这部分内容学习结束之后, 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四个一” 红色文化演绎。要求同学们主要选取 1950—1977 年这段历史时期涌现
出的红色歌曲、 红色故事、 感人家书、 时代楷模。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四个一”红色文化演绎
在 “毛概” 课教学中,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容, 主要集中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这部分内容学习结束之后, 开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四个一” 红色文化演绎。要求同学们主要选取 1978—2011 年这段历史时期涌现出的红色歌曲、 红色故事、 感人家书、 时代楷模。
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四个一”红色文化演绎
在 “毛概” 课教学中, 第八章至第十四章的理论内容主要集中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部分内容学习结束之后, 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四个一” 红色文化演绎。 要求同学们主要选取 2012 年至今这段历史时期涌现出的红色歌曲、红色故事、 感人家书、 时代楷模。
(四) 明确任务, 课前、 课中、 课后沉浸式 “四个一” 红色文化教育每个阶段进行 “四个一” 课堂活动, 我都会提前布置任务, 学生做到目的明确, 心中有数。 从课前大量查阅相关史实资料开始形成具体清晰的讲稿, 到课堂上饱含深情地现场演绎, 再到课后精心编辑剪辑视频上交作业, 每一名同学都参与其中, 深受感染和教育。
例如, 红色歌曲的演绎, 有独唱、 二人合唱、 四人小合唱、 多人集体唱。 当同学们努力学习那一首首久远的旋律并且深情演绎时, 我们师生都被感动了, 会情不自禁的跟着一起哼唱 《我和我的祖国》 《英雄赞歌》《团结就是力量》 《映山红》 ……同学们在红色歌曲中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故事的讲述, 有的同学声情并茂, 有的二人组合分角色扮演, 非常有代入感。 《鸡毛信的故事》 《铁人王进喜的故事》 《雷锋的故事》 ……我们一次次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走近那激情岁月, 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感受先辈的不屈与信念。
感人家书的诵读, 毛泽东的家书, 赵一曼的家书,夏明翰的家书……一封封红色家书, 叙述家事、 寄寓亲情, 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 感人至深,
发人深省。 我看到了同学们眼里闪烁着泪光。
时代楷模的演绎, 有的同学穿上了白大褂给我们模拟朗读共和国勋章、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获奖感言, 娓娓道来中, 让我们对这样一个英模有了真实的了解和由衷的敬佩。 在同学们此起彼伏的掌声中, 我看到了榜样的影响和力量。 在同学们精心制作剪辑的视频里, 我看到了学生们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火热的青春报国之志。
四、 “四个一” 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成效
从 2019 年开始至今, 笔者先后在 19 级、 20 级两届学生, 涵盖信息、 建筑、 艺术、 管理、 交通、 教育 6 个系 19 个专业 30 个班级的 “概论” 课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 开展 “四个一” 参与式教学,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史论结合, 主动参与收获真知
在 “毛概” 课堂上, 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阐述史实,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得益彰, 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在演绎红色歌曲、 红色故事、 感人家书和时代楷模的过程中, 心灵受到鼓舞和震撼, 有助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正确把握。
学生通过课前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 到课堂上真实再现, 完成了知识梳理和信仰重塑的过程。 这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 “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 “好”,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 “行”, 充分发挥了思政课筑红育人的作用。
(二) 多元活动, 思政教育潜移默化
红色文化元素融入高职 “毛概” 课堂教学, 无论是红色歌曲的演唱、 红色故事的讲述, 还是感人家书的朗读以及时代楷模的学习, 其鲜明的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以及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精神, 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学生在演绎这些不同阶段、 不同领域的人的红色传奇时, 拥有了不同的收获和感悟, 这就是红色文化超越时空的魅力所在。 在潜移默化中, 学生既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 又接受了红色文化传统教育, 达到了 “润物细无声” 的效果。
(三) 课堂延伸, 红色精神记忆犹新
在 “毛概” 课中强化 “ 四个一” 红色文化教育,推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辅相成, 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主线, 提炼主题, 精心策划学生实践内容, 让学生看到课堂 “看不到的历史”, 学到课堂“学不到的知识”, 悟到课堂 “体验不到的感受”, 不仅感动一阵子, 更要铭记一辈子、 践行一辈子。
结语
红色文化的融入是 “毛概” 课教学史论结合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上演绎 “四个一” 的红色主题,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有历史代入感, 更能入眼、 入心、入脑。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 对新时代思政课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更真切的体会和把握; 对党史、 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有更清晰的认知; 对红色文化有更独特的感怀和实践; 对思想的陶冶和道德的提升有更直观的影响;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有审慎地辨析。
这种教法导向明确、 易于操作,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凸显了学生主导地位, 提升了思政课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建平, 周蓓, 莫丹华 . 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打造高校思政课 “金课” [J] . 中国高等教育, 2021 (06) .
[2] 张秀丽 . 将” 四史” 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研究[J] . 进展·科学视界, 2022 (2) .